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检察官的角色心理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意识

发布时间:2018-06-06 07:31

  本文选题:角色心理 + 刑事诉讼 ; 参考:《人民检察》2012年18期


【摘要】:检察官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心理对其人权保障意识的树立有重大影响。在我国,检察官兼具法律监督者、诉讼参与人和公诉人三重角色,角色定位的多重性容易导致其人权意识淡化。应当树立法律监督者的正确角色定位,克服司法实践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中遗留的与人权保障意识相悖的心理定式,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Abstract]:The public prosecutor's role orientation and role psycholog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 consciousnes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ublic prosecutor has the triple roles of legal supervisor, litigant participant and public prosecutor, and the multiple role orientation easily leads to the desalination of their human rights consciousness. We should set up the correct role of legal supervisor, overcome the psychological formula left over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nishing crime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分类号】:D926.3;D9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佑平;;检察监督与政治生态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J];东方法学;2008年02期

2 郭炯;祝智庭;;教育技术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3 王建国;;列宁的检察权思想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林贻影;;对新中国前三十年检察制度的若干思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刘润发;刘拥;;行政公诉权客体范围的界定[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单民;薛伟宏;;新中国检察制度的演变与特色[J];法学杂志;2008年01期

7 韩索华;吴锋;;法律监督——检察权性质的应然性探讨[J];法学杂志;2010年12期

8 谢愚,郑进;检察机关侦查权的政治学逻辑[J];法学;2005年11期

9 蒋森华;;新形势下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10 王曦;;刑事审判监督与公诉职能关系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冯仁强;;阐释与重构——中国特色检察权定位之新解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珂;当代中国专区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琰琰;关于宫本活动中教师多重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丹;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峻;中美校长角色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倩;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士海;论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D];郑州大学;2011年

7 程敏;论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荷;我国省级地方政府角色冲突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青;大学本科大一新生角色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俊涛;人权保障视野下的检察权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劲松,毕慧;语义与语境: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付兆丽;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3 徐媛,陈剑;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8期

4 付兆丽;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薛胜利;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J];人民检察;2004年08期

6 屈广清,姚莉;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现状与完善[J];法学天地;1994年01期

7 钱洪良;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及人权保障[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白冬;;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三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9 尤宏姝;;检察机关发挥刑事诉讼审判监督职能的必要性[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远,葛进;以人权保障为视角看犯罪构成[J];法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刚;;法律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控辩模式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王一帆;;我国应确立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仕菊;;浅议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吴卫军;王婕;;刑事诉讼中法官的救助义务——以被害人为视角的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江洪;蓝玉琼;车延风;;刑事诉讼中证人及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伍光红;;刑事证明责任主体论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徐军;;略论检察机关如何增强在刑事诉讼中的控权作用[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新月;实现侦查与人权保障的平衡是法制社会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追求[N];人民公安报;2010年

2 ;加强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N];人民日报;2005年

3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强刑事司法人权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让人权保障观念体现在公安执法中[N];人民公安报;2003年

5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副局长 李豫黔;中国监狱人权保障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6 刘小妹;《人权保障法与中国》出版座谈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王彦钊;人权保障在大墙内彰显[N];检察日报;2005年

8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权保障视角下的程序变革[N];法制日报;2005年

9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翟伟;疑罪从无,8年后他由死刑改判无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记者 侯召迅;积极立法加强人权保障[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魏健;刑事诉讼之宪政视角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林劲松;刑事诉讼中的基本人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尹茂国;冲突与平衡: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健民;中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制度之变革与前瞻[D];四川大学;2003年

7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叶青;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晶馥;完善刑事被诉人人权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夏方波;刑事诉讼领域的人权保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金莹;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哲;论我国刑事拘留中的人权保障[D];郑州大学;2006年

5 万小刚;指定辩护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苏绪霞;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陈波;侦查中的隐私权保障[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敏;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9 陈旭华;刑事诉讼潜规则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罗道工;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分流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85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85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