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调解机制的反思与完善
本文选题:非政府组织 + 调解纠纷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作为公民社会的型塑基因,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公益性、民间性、自治性等特点使其具有调解纠纷的优势,足以担当"社会黏合剂"的重任。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数量上保持着较快增长,但由于其合法身份与独立地位受到立法的制约,因此在开展调解工作时面临诸如权力资源异化、人员素质不高、经费来源单一等困境。要调动非政府组织调解纠纷的积极性和提升其调解纠纷的能力,一方面要赋予其调解主体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要全面完善我国现行调解机制的具体设置。
[Abstract]:As the shaping gene of civil societ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mediating disputes because of their public welfare, folklore, autonomy and so on, which can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social glue".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but because their legal status and independent status are restricted by legislation, they are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as dissimilation of power resources and low quality of personnel. The source of funds is single and so on. In order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mediate disputes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mediate disputes,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give them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subject of medi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ncret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ent mediation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群体性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10K06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晔;;信息阻滞与非政府组织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以陕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戴斌;吴雪峰;;论我国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吴英姿;;司法过程中的“协调”——一种功能分析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李华;王存河;;司法权的定位和功能[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鄞益奋;;相互依赖:解译政府-NGO合作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周荣庭;曹晔华;;基于STSF模型的公益组织网络传播新模式——以NGO2.0地图为例[J];今传媒;2011年11期
7 李永杰;;公民社会组织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塑造[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8 张雪源;詹炎;;浅析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其法治功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肖逢;高翔;;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文化承载与实践功能[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10 陆明远;;民间组织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越倩;;“浙江人经济”发展中的浙江商会[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2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3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健;;务实与超越——审判权对程序外力量的回应表达[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陆明远;;民间组织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司法在农村社会中的运作进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严亮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律援助制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上海市委统战部课题组;;统战工作的一半应当在社团——对社团统战工作的初步研究[A];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项延永;;“迁就”向“固守”的转变——基层法院解决乡村社会民事纠纷司法策略新思考[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龚万达;社会生态视野中的志愿服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邓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亚娟;我国行业协会引入适度竞争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长青;民事纠纷的行政调解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邓丽萍;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方静;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7 叶文俊;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彦;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黄玮;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下我国中介组织的培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梁启俊;传统仁爱思想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市民道德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恩惠;李玲芳;;我国社区矫正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成;;非政府组织参与监狱危机管理——现代社会监狱危机管理的新课题[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苏醒;;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林雅;关于非政府组织法律援助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林立营;黄伟;何聪聪;;公益诉讼视角上的公共产品责任救济[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6 彭兴庭;;公益诉讼相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法论丛;2010年02期
7 晏宗武;潘樾;;论乡村纠纷调解机制的重构——以和谐社会建设为语境[J];理论建设;2008年02期
8 ;调解能手的风采[J];人民调解;2011年08期
9 梁贤一;第六讲 调解纠纷的步骤与方法[J];人民司法;1982年10期
10 汪少华;司法“公共产品”:呼唤高质量[J];人民司法;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永杰;;福利三角结构视野下的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雷遥;华敏洁;韦苇;;论行政诉权的保障与规制——以行政审判权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4 张斌;;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 不断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肖萍;;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行政纠纷和解制度的构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云香;;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创新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启示[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武明;人民调解网络覆盖全省[N];江西日报;2006年
2 王莉莉邋王秀清 记者 张立平;东丽筑牢人民调解防线[N];天津日报;2007年
3 杨 波 刘 刚;殷殷为民情[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傅鉴 谢良奎 石亿;调解员进派出所调解纠纷900件[N];人民公安报;2009年
5 郭瑞蕾邋梁涛;“民生问题纠纷”大调解出成效[N];太原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卢拥军 实习生 邢鹏涛 通讯员 王峰 范培东 王东辉;舞钢市法院:温情司法,丰富平安建设新内涵[N];平顶山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杜中杰;我国人民调解组织去年调解纠纷500多万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记者 郭志刚;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N];长治日报;2006年
9 周晓清邋张玉峰;人民调解有了“个人品牌”[N];扬州日报;2008年
10 吴 哲 金文华 丁黎华;芝英法庭整合社会力量调解纠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梁高峰;需求导向型农村法律援助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柏然;非政府组织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周怀滨;公证制度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庾向荣;非政府组织行政诉讼地位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远;论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吕晓刚;刑事司法参与型非政府组织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郑治;从传统到现代[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陈波;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莹;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社区矫正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单振强;管闲事[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童长鸣;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4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9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