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解与我国基层法院的功能——以湖南两个县的土地纠纷调查为例
本文选题:纠纷解决 + 司法功能 ; 参考:《政法论丛》2012年02期
【摘要】: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一向以提倡基层调解为主,诉之法院,又以另一种形式的调解替代,因此,我国当下"大调解"的核心其实在于法院调解。但是,我国基层法院在现有的国家权力架构中,在无法保持独立性的实际压力下,面对正式法律与民间习惯的矛盾,无法完成他们被期待的功能。多重角色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强调调解,以调解的方式来回避刚性矛盾,以保持合法性。实际上,法院如果无法解决规则之治的问题,它就无法真正实现纠纷解决,而仅仅是纠纷解决道路上的一个驿站。
[Abstract]:The settlement of local social disputes has always been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grass-roots mediation, the court of litigation and the alternative of another form of mediation. Therefore, the core of the present "great mediation" is the court mediation. However, the basic court of our country faces the formal law and the formal law in the current state power structure. The contradiction of folk custom can not accomplish the function they are expected to. The pressure of multiple roles makes them have to emphasize mediation and avoid rigid contradictions in the way of mediation to maintain legitimacy. In fact, if the court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rule, it can not truly realize the dispute resolution, but only on the road of dispute settlement. A post st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University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层调解运行实证研究》(2010YBB329) 中南大学自由探索资助项目《以当事人需求为导向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2;D9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章武生;;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2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3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4 吴英姿;;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5 张卫平;;回归“马锡五”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9年05期
6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7 张静;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张志祥;彭志斌;;农村征地制度的法社会学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郑双胜;;基于制度实施成本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绩效分析——以崇县白露村、泰县永昌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肖世忱;马春丽;;重庆市都市圈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状况研究——以渝中区“棒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9 周汉平;;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与相关对策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郑戈;;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凤涛;;年龄与职业门槛——雇用年龄限制的正当性[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郅玉玲;;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浙西山区的个案分析[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周阳敏;;转移支付的性质——制度资本理论的应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志相;周舜隆;;在制度供给中嶼出基层法治之路——兼论人民法庭的传统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锐勤;李萌子;;需求与回应:转型社会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从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3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齐睿;我国征地冲突治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骆耀峰;解构·行动·获益[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张钢强;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凯霞;论法院“调解热”的成因、影响及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华华;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明辉;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胡湘;行政执法理念的重塑[D];湘潭大学;2009年
9 周卓;村民自治权的公法规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新荣;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朱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3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浩;论调解不宜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吴英姿;;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缺陷[J];法学家;2009年02期
6 苏力;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J];法学;2002年12期
7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8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9 吴英姿;"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农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妙;;服务审判 提高素质——上海基层法院创办业务刊物的经验[J];政治与法律;1993年01期
2 樊安红;;关于基层法院建立“二人制”审判模式的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邱卫东;;试论法治、司法、基层法院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J];山东审判;2006年05期
4 刘璐璐;;重庆市渝中区法院:在务实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J];中国审判;2006年09期
5 傅达林;;关注司法末端的正义运送[J];法治与社会;2007年06期
6 池寒冰;;高级法官应有基层法院工作经历[J];中国审判;2008年05期
7 王胜科;;牢记“三个至上”再创法院辉煌[J];山东审判;2008年S1期
8 张斌;熊艳蓓;;上海市基层法院案件流程管理运作情况实证分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胡志斌;;合理配置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的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山东法院审判力量配置与法官负荷情况分析[J];人民司法;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有强;余慧玲;;对海东地区基层法院“便民诉讼联系点”制度的调研[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2 刘毅;;基层法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纪念建国6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宏皋;周光富;;默契与冲突:基层法院、检察院关系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宁静波;;法院的“产出”效率问题分析——基于30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海翔;;基层法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A];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6 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刘秉立;;基层法院司法技术鉴定工作特点及在审判中的作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樊喜霞;张宏德;;关于当前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探讨[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9 丁立波;;正义可以看得见:媒介监督下的司法话语权——论基层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白清;张俊者;;志恢弘而道中庸——专业与平民思维的再造之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卓阳;推动队伍建设 树立良好形象[N];北方法制报;2009年
2 记者 周崇华;宁夏首次面向基层选法官[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记者 张仲明邋特约记者 刁志华;公丕祥调研我市基层法院建设工作[N];泰州日报;2008年
4 马晓芳;开全区委托调解工作先河[N];宁夏日报;2008年
5 岳明 雅轩 志杰;基层法院:公正与文明的支点[N];中国商报;2004年
6 仪征市人民法院 孔晓莉;浅议基层法院调判结合机制构建[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法院院长 骆锦勇;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加强基层法院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 张丽霞;能动司法七大作为[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法院院长 秦金建;六个方面下功夫 齐头并进促审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黄娟 本报记者 卢彬;我市组织司法监督员赴基层法院调研[N];抚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丰;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代志鹏;司法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4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5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丁卫;乡村法治的政法逻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沈克非;论司法与社会管理[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9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雷明贵;法院调解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丽芬;内蒙古包头市基层法院绩效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常红玉;基层法院的思想政治建设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3 黄志辉;广东省山区基层法院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艳;基层法院送法下乡服务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马玉涛;我国基层法院附设调解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刘婷婷;基层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再设计[D];山东大学;2013年
7 郑逆;论我国基层法院初审片面追求司法效率的缺陷及应对[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朱曦;基层法院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3年
9 李萌;论基层政法委与基层法院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东华;某市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98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9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