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国家、市场与社会互动中的中国律师职业

发布时间:2018-06-18 13:46

  本文选题:法律变迁 + 律师职业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摘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根源的探讨,通常遵循国家主义的认识论,即国家意志主导甚至决定了法律体系变迁的所有方面。这种认识论虽然能够较好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再造,但是未能全面把握当前的复杂情况。以律师职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为例,利用定量数据和实证方法说明国家、市场和社会对法律体系的多重动态影响,提出法律变迁的"结构性制约"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变迁已逐步由国家主导的格局,演变成国家、市场、社会和法律体系之间相互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格局。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origin of the changes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hina usually follows the epistemology of nationalism, that is, the will of the state dominates or even determines all aspects of the changes of the legal system. Although this epistemology can expla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hina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fails to grasp the current complex situation. Taking the change of lawyer profession in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quantitative data and empirical method to explain the multiple dynamic influences of state, market and society on the lega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tructural restriction" of legal chang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hange of China's legal system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state-led pattern to a pattern of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between the state, market, society and legal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上海市“东方学者”(2011年度) “曙光学者”(2010年度)项目资助
【分类号】:D9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语;新世纪中国律师事业发展新谋划──访司法部律公司司长贾午光[J];中国司法;2001年01期

2 吕世伦;张小平;;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的国家主义[J];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3 李学尧;;法律职业主义[J];法学研究;2005年06期

4 程金华;吴晓刚;;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的解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法治发展[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5 周永坤;法律国家主义评析[J];云南法学;1997年01期

6 张志铭;;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7 李学尧;;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8 程金华;;中国行政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以公民需求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周雪光;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孙超美;在改革中发展为市场经济服务──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基本完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长德;;成渝经济区内经济洼地经济发展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周继霞;苏维词;;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可持续发展导向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代富强;刘刚才;南岭;;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4 陈波;滕琦;梁平;;城乡社会保障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刘鑫;江家骅;叶舜涛;;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6 余海清;陈阿林;董国仓;孙小涛;;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的城镇化水平分析——以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7 艾治润;;后金融危机时期西部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龚晶;;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9 胡元聪;杨建新;;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塑——基于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经验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0 门可佩;张鹏;;基于主客观联合赋权的上海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大地;孙长虹;王永刚;刘桂中;;北京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刘桂玲;奚隽;夏昕;;上海外来人员影响趋势及其与安全生产事故的相关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艺怡;沈佶;;以城际战略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地区合作[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马智利;彭启华;;酉阳县农业结构现状与调整[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饶光明;丁思颖;吴忠俊;;模块化、兼容性与统筹城乡发展[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艾凤;王好;;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高新宇;仝德良;;发展清洁燃煤热电联产 应对供暖需求和节能减排[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牟新利;祁俊生;李军;李仁婷;曾祥云;;三峡库区农村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魏涛;;公路物流园区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易靖;郑家国;江心禄;苏音贵;李杰;;重庆市油菜机播机收技术研究[A];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杨;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谢蓉;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西平;北京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评价与发展策略[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曹文娟;我国农民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孔敬;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估及后续制度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图锦;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左进;山地城市设计防灾控制理论与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董梦琦;论我国融资租赁市场准入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翠玲;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莉;FDI对江苏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牛烨;论我国律师的社会公信力[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田方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思宇;律师职业与公益法律援助的实践矛盾及其解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明明;王裕华;;中国农民经济纠纷解决偏好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杨明;;中国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现状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黄文艺;法律职业话语的解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马怀德,邓毅;司法独立与宪法修改[J];法学;2003年12期

5 刘道远;走出行政诉讼困境重在提高法律意识[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郭星华,王平;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8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9 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年02期

10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00期《中国律师》精彩回放[J];中国律师;1999年02期

2 ;千年律师盛会——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在京召开[J];中国司法;2001年01期

3 王运红;从古籍记载谈中国律师形象塑造的艰难处境[J];兰台世界;2005年12期

4 吴薇;;中国律师界的良心——张思之[J];学习博览;2008年04期

5 王工;;我与《中国律师》杂志的不解之缘——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律师法案和《中国律师》20年[J];中国律师;2008年03期

6 ;热心读者: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J];中国律师;2009年01期

7 则行;中国律师进军国际互联网[J];中国律师;1997年07期

8 ;司法部发文推广使用“中国律师万事通”[J];中国律师;1999年08期

9 ;《中国律师》喜获全国法制好期刊奖[J];中国律师;2001年09期

10 ;于宁会长在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上的致辞[J];中国律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组委会名单[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张剑雄;;律师文化建设之断想[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罗晋京;朱越桥;;关于律师所规模化发展的思考[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薛晓蔚;;中国律师的出路[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张耀东;;启蒙良知 复归诚信[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车捷;刘国林;;中国律师应对境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策略[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7 ;序[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晁文丽;;论律师的社会责任[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高丙芳;蒋丽霞;;浅谈中国律师从政[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汤火箭;;中国律师的地位:现状、反思与前瞻[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广州宣言[N];法制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申爱山;建设独特而多彩的律师文化[N];法制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月平;《思考录》:聚焦律师体制改革的前沿问题[N];北京日报;2009年

4 撰稿 刘爽 李云虹;中国律师打开参政之门[N];江苏经济报;2003年

5 记者  左燕东 通讯员  任援胜 赵彤;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在并举行[N];山西日报;2006年

6 朱雨晨;“既要善待律师,也要苛求他们”[N];法制日报;2007年

7 台湾电影导演、资深政论家 王正方;扁家的两位律师杠上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高莉;中国律师论坛闪耀五大亮点[N];宁夏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汪秀芬;应对337调查 攻其软肋乃破敌关键[N];中国贸易报;2008年

10 晓舟 逸名 慎思 赵黎明;中国律师制度的创新和管理[N];广西政法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荣卓;“草根”法律服务组织:属性变迁与进路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伟;行政法视野中的律师协会[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荣;中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D];苏州大学;2003年

2 黄培云;现行中国律师制度定位之反思[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魏杰;我国律师职业道德之问题分析与解决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范温慧;我国法律服务市场不正当竞争规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马江涛;现阶段中国律师流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汪贻飞;刑事辩护障碍原因析评[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孙佳琪;当代中国律师职业伦理的理性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王潇雅;民事诉讼代理价值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庞永森;中国古代讼师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李淑蓉;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证的刑法规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5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35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c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