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社会管理创新:法院的职能定位与实践路径——兼析能动司法的范围和限度

发布时间:2018-08-14 15:13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职能范围、运行规律来进行。司法权是人民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政治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法律性是人民性和政治性的"生命形式"和实现机制。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定位,即依法履行司法职能是其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服务大局是其人民性和政治性的本质要求,合法性是其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能动司法应当成为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导向,只有坚持能动司法才能实现司法的法律效果与司法效果的统一,提升司法的社会公信力。而能动司法必须坚持司法法律性的底线,解决好"能"与"不能"的关系问题,针对目前能动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应着力处理好三对关系。
[Abstract]: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 engineering, and the people's court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 people's court must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judicial power, the scope of function and the law of operation. Judicial power is the organic unity of people, political and legal, among which people's nature is its essential attribute, political nature is the centralized embodiment of people's nature, and legality is the "life form" and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people's and political nature. The Court has three functional orientations in promoting social management, that is, to perform the judicial function according to law is its basic foothold and starting point, to serve the overall situation is its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people and politics, and the legitimacy is its basic requirement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Active justice should become the basic idea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eople's court to promot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Only by insisting on active justice can the unity of judicial legal effect and judicial effect be realized and the social credibility of judicature be enhanced. The active judicature must adhere to the bottom line of judicial law, 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 and "can", and deal with three pairs of relations well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active judicial practice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法律的利益整合机制研究”(06BFX004)
【分类号】:D9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跃进;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8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9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刘家新;政府储蓄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飞;;论社区警务与非监禁刑罚的执行[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山民;;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J];人民司法;2011年01期

3 ;米东区法院为稳定发展保驾护航[J];新疆人大(汉文);2011年07期

4 姜峗;;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几点要素[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08期

5 赵荣;;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6 ;王胜俊院长谈人民法院弘扬井冈山精神[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7期

7 马洪雨;;证监会司法审查机制研究[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8 ;全国法院系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9 郝赤勇;;完善人民娍解法律制度 推R杖嗣駣拷夤ぷ鱲|展[J];中国法律;2010年06期

10 何勤华;;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在提升法律体系的品质、维护法制权威中的作用[J];法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兆丽;;试论人民法院统一定罪原则[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段余昆;王冬梅;;浅议人民法院体制改革[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3 王雅琴;;人民法院应对群体性纠纷的若干理性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樊云;李晓菊;;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职能作用——以董必武人民司法的法学思想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靳爱华;;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民法院如何改变审判观念[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6 贾玉东;;论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戴剑华;;依法办事,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浅谈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王振清;;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刘思萱;;论功能变迁中的司法建议——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个案剖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振清;;董必武法学思想和司法公正与效率[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维汉;人民法院必须深入基层广纳民意[N];人民日报;2008年

2 毕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段元中;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人民法院的首要政治任务[N];毕节日报;2008年

3 张志宏;东胜区人民法院为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健儿 通讯员 李志金;打官司请找对门[N];中山日报;2008年

5 实习生 齐展;龙山区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巡回审判庭正式成立[N];辽源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蔡亦 张继光;汝南县人民法院文化工程结硕果[N];驻马店日报;2008年

7 记者 郭昱冲;松山区人民法院执结积案315件[N];赤峰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金法;金平县人民法院人文关怀促和谐[N];红河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宋华茹 陈小平;狠抓人民法院队伍建设 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N];河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许跃芝;最高法检查组赴各地督查“五个严禁”[N];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2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贺荣;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杨思勤;两岸强制执行制度之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叶永禄;票据诉讼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嘎利;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蒋建湘;公司诉讼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鹏;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李学文;我国人大制度下人民法院的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崇华;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波;我国法院设置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朱红娟;论证据保全[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雪;浅论行政规章的司法审查[D];延边大学;2007年

7 陈明;论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调查取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陈常懂;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安宁;新时期司法制度改革论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雪;法院机制的中国化过程——人民法院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比较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3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83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