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儒家“忠

发布时间:2018-08-14 19:21
【摘要】:"忠恕"思想作为儒家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对古代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法典和司法实践都体现了"忠恕"思想的全面影响。从清代司法判牍中我们可以看到,直到清代,优秀的司法官员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秉承"忠恕"思想的指导。"忠恕"思想是宝贵的思想精华,该思想对于今天立法与司法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Abstract]:As the fundamental guiding ideology of Confucianism, the thought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ncient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codes and judicial practices of the past dynasties have reflected the overall influence of the thought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We can see from the judicial judgment slips of the Qing Dynasty tha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outstanding judicial officials were guided by the idea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in judicial practice. " The thought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is the essence of thought, which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toda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82008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编号:11&ZD081)子课题“古代远东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浩菲;关于孔子忠恕思想的界说问题[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2 姜小川;;沉默权制度的发展、利弊与限制[J];政法论丛;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川;张飞虎;;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价性的判断标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汪秀丽;郎敏;;也谈忠恕思想的界说——与冯浩菲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余俊;;西部开发中危害环境罪的适用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晓莉;人身伤害案件重复鉴定问题成因与思考[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文森;论轻伤害案件早期和解制度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雄;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正当性程序[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5 刘觅琼;论脱逃罪的身份与共同犯罪[D];湘潭大学;2009年

6 陈威;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之冲突及其解决路径[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传伟;犯罪构成及要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郑春林;渎职犯罪法律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莎;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小娟;渎职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黎红雷;孔子哲学的逻辑进路[J];孔子研究;1999年03期

2 刘根菊;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上)[J];中国法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律璞;;以司法实践为向导的中国法律史课程设计[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2 陈琳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法制教育之影响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史正宪;王秋凤;;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以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为分析样本[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蒋忠原;;对比中美劳动法就业年龄歧视问题[J];才智;2011年23期

5 吴春雷;杜文雅;;中国古代判例的情理适用探析[J];天津法学;2011年02期

6 陈宝良;;从“无讼”到“好讼”:明清时期的法律观念及其司法实践[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7 黄国信;;“苗例”:清王朝湖南新开苗疆地区的法律制度安排与运作实践[J];清史研究;2011年03期

8 ;2011年《法律适用》“三峡杯”征文启事[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9 闵冬芳;;清代法律和司法实践对共同谋杀之首犯与从犯的认定[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10 李琦;;勤耕“司法实践”之沃土孕育“应用法学”之繁花 2011年《法律适用》工作会议暨“东莞杯”征文颁奖会侧记[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翔;陈军;;从eBay案谈我国“停止侵害”民事责任的适用[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鄢斌;陈丽芬;;动物的主体性及其在美国司法中的确立——以动物诉讼资格为核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我国近代司法实践与问题[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张文智 高鹏;论民俗习惯在农村司法实践中的作用[N];吉林日报;2009年

3 赵欣 赵丽丽;从张剑案引发的思考[N];今日信息报;2009年

4 记者 孙丽;做深做活主流法治新闻做大做强主流法治媒体[N];检察日报;2008年

5 汪 泽;从本案判决看司法实践对合同法的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夏敏;法学翻译应关注基层司法实践[N];法制日报;2005年

7 郑秋;法律意识与传统文化[N];中国审计报;2002年

8 ;“显学”光环下的沉静[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毛坚儿 高志刚;浅析司法实践中的电子证据认证[N];法制日报;2005年

10 侯海军 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实践中应慎用“禁止诉权滥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潘宇;明清及民初的讼师与讼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冰雪;清代丧葬法律与习俗[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平;儒家义利观与中国传统法制[D];安徽大学;2006年

2 赵杨;中国近代法制转型中的法律移植[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梁彩虹;法官的法律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娜;中国古代司法中的情理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晓光;中国古代罪刑关系发展略论[D];山东大学;2008年

7 蒲刚;清代存留养亲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叶春阳;我国传统文化对实行法治的障碍[D];苏州大学;2004年

9 邱晓磊;论庞德的衡平观[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马桂菊;《唐律》中的“礼”[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8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8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