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调查与研究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family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nge of social life style and marriage and family concept in our countr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litigation and mediation.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mediation system of investigation, and to discuss how to strengthen and perfect the mediation system of marriage and family, especially the community medi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mediation system, reconstruct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mediation system and perfect the multiple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family disput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the litigation mode and mediation mode.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 family court and attached family mediation committe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procedures and rules of evidence, the addition of family proceedings in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 family procedure law when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The mediation process and rule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cases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refined, and people's mediation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leading procedure in marriage and family disputes, in order to provide legal basis and data support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egislation and policies.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和谐社会与婚姻家庭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BFX032)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杭生;黄家亮;;论现代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重塑——基于深圳市城市社区实地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思想战线;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俊娥;;制约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理论问题[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王迪;;城市社区的纠纷类型与居委会的调解功能——北京市民丰园社区的个案研究[J];理论月刊;2011年06期
3 申剑敏;陈周旺;;“法外治理”:社区调解与中国基层社会的非正式控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勤;元鑫;;我国基层调解研究综述[J];司法;2010年00期
5 衡霞;;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刘建军;;论社会转型期政治信任的法治基础[J];文史哲;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悦健;化解中山市人民调解工作困境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衡;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徐迈;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徐飞;论和谐社会语境下人民调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兵;论民间调解组织之重构[J];中国司法;2004年02期
2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3 李玉华;杨军生;;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J];中国司法;2006年06期
4 张卫平;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5 郑杭生,杨敏;两种类型的现代性与两种类型的社会学——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全球之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胡泽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熊易寒;;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6年06期
8 刘敏;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种法文化学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9 郑杭生;;论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仁山;李艳梅;;调解对于构建和谐婚姻家庭的独特价值[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2 王金利;张立纳;;改革和完善诉讼调解制度的思考[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徐胜萍;;调解的解决纠纷效果评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新红;;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黄薇;;浅谈当前民事调解制度的优劣及完善[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3期
6 李晓棠;;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与完善[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6期
7 刘家昆;张旗;;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孙丽峰;;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原则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10 唐伟优;;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国平;周生军;;试论中国陪审制度的特点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王勇伟;黄浴华;;论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朱萌;;环境侵权救济方式的完善——民事公力救济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尚洪立;邱新华;;嫁接与耦合:法院调解正当性的现实出路——以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胜;;论新型陪审团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林梅;;论民事诉讼中确定举证时限的法律价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胡亚辉;;人民法庭运用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李求轶;;论当事人处分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张闰婷;;调解的“地图指导”与“路线摸索”之实用性探求——从调解“类博弈”与调解权范围与限度着眼[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记者 陈永辉;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吕坤良 本报通讯员 张辉;多元化解:梯级过滤定纷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吕坤良 本报实习生 赵彦杰;多元架构:和而不同谱交响[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上海市人民检察员第一分院 曹坚;构建多渠道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N];上海金融报;2010年
6 王庆廷;建议取消调解反悔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7 通讯员 王国军;梨树法院积极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四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侯荣康;调解打通快速路 法院群众都减负[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 本报通讯员 马程琳 陈欢;听 古越人人枫桥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忠言;苏州创新涉台纠纷解决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孙淼;刑事裁判中法律错误的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黄海涛;法院调解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苏隆惠;论民事集中审理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全文;民事诉讼调解一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许少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平;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晋仁;诉讼和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陈礼仁;论人民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守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唐明渠;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调解程序与法官角色[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蒋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孙富安;论法院调解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晓丹;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人民调解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贺镜;立案后先行调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孙晓;我国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魏仲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6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8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