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一体化视野下的检察权内部监督——立体监督模式之提倡
[Abstract]:The object of internal supervision of procuratorial power in our country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power of discretion, mainly the power of public prosecution, the power of arrest and the power of investigating crimes committed by duty. On the one hand, the way of internal supervision, on the one hand, needs to be ordered from the vertical, up and down unified prosecution standards, to prevent abuse of power at the lower level, but also to the command of the higher authority to implement statutory and written doctrine, to prevent abuse of power; On the other hand, it needs horizontal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to realize internal supervision by the procedur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needs to use the existing specialize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to play a comprehensive supervisory role, so as to build an integrated three-dimensional supervision model.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
【基金】:江苏省人民检察院2010年度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成果
【分类号】: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高初;日本检察官职权行使制约机制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2 贾济东;;“检察工作一体化”与“检察一体化”、“部门一体化”概念辨析[J];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3 刘国媛;也谈批捕权的优化配置——与郝银钟同志商榷[J];法学;1999年06期
4 郝银钟;批捕权的法理与法理化的批捕权——再谈批捕权的优化配置及检察体制改革兼答刘国媛同志[J];法学;2000年01期
5 陈卫东;;检察工作一体化及其保障与规范[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6 蒋伟亮;;检察一体化的法治意义及中国的路向选择[J];河北法学;2011年04期
7 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冉云梅;德国检察制度一瞥[J];人民检察;2004年06期
9 上官春光;;美国的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构架与评析[J];人民检察;2006年12期
10 陈瑞华;汪贻飞;;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域外考察[J];人民检察;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军;论刑事程序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肖刚,张慧;论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不足与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陈黎;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新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曹达全;;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新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7 唐晓峰;;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8 谢进杰;;中国刑事审判对象的实践与制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岳悍惟;;论宪法视野中的刑事程序人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荣华;刘娟;;试论检察机制改革应遵循的司法规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房保国;;只有口供能够定案吗?——论补强证据规则的适用[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李洪欣;张文菊;;交通肇事案中的证据问题[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张斌;;论测谎结论的证据可能:以美国为借镜[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谢佑平;;国际准则视野中的辩护制度[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田久红;高君伟;;从比较法视角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原则和方向[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原则[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赵丹;;浅析1954《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兼论对现行组织法的修改[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王秋宁;尹清元;;人民监督员法律制度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祥;论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何伟;附带搜查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余超;诱惑侦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华;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苏州大学;2010年
9 徐剑;检察机关自侦权监督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志坚;我国法官职业化和专业化之路径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根菊,刘少军;法国民事原告人制度评价与借鉴——兼论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郝银钟;论批捕权的优化配置[J];法学;1998年06期
3 苏惠渔,游伟,孙万怀;刑法价值观念的一次维新——对我国刑法发展的比较考察[J];法学;1999年02期
4 刘佑生;;依法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J];红旗文稿;2008年04期
5 陈兴良;刑事法治视野中的刑事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7 吴学艇;检察一体原则与主诉检察官制度改革[J];人民检察;2000年04期
8 陈卫东,刘计划,程雷;德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在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赴欧洲考察报告之二[J];人民检察;2004年11期
9 敬大力;;以机制创新推动检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人民检察;2006年21期
10 张智辉;;试论检察一体化的基本特征[J];人民检察;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检察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丽红;;量刑建议权的法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2 沙中心;;检察权与检察改革法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3 郜占川;;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及立法构想[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4 李智姝;吴刚;;对审判权与检察权互相配合原则的反思[J];沈阳干部学刊;2011年03期
5 李建坤;;浅析检察行为的宪政内涵和宪政意义[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1期
6 王鹏;;论检察权的定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芬霞;侯明;;论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J];理论导刊;2011年07期
8 孙谦;;设置行政公诉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想[J];人民检察;2011年04期
9 雷振斌;;侦查监督的制度困境及其突破——兼论最高人民检察院“四项改革规定”[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玄玮;;论检察权的属性与运行特点[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皓;勾香华;;我国检察权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钟长鸣;;建立检察权配置之差序结构模式初探[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徐荣生;;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孙学文;;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曾伊山;庄丹丹;;论和谐社会视野下检察权的行使[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贾志鸿;李梦林;;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检察权的权力结构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刘莉芬;;试论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现状与优化构想[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李明键;;检察权构成的优化配置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刘达生;;强化对检察权的监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卢金增 通讯员 李明;山东:内部监督突出“五个重点”[N];检察日报;2010年
2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监察处;突出重点创新机制 加强内部监督工作[N];检察日报;2010年
3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师,法学博士 王静;拓展检察权内部监督领域[N];检察日报;2008年
4 市检察院 赵学贤;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N];张掖日报;2011年
5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赵安灵;规范办案流程 强化内部监督[N];太原日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傅秀珍 乔莲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区委书记 李学海;青岛市南:内部监督的“两无三有”[N];检察日报;2010年
7 华阴市检察院纪检组长 苗建科;推进检务督察 完善内部监督[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朱惠良;有效的内部监督是公正执法的基石[N];检察日报;2004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世卓 整理;建立机构内部监督让“警报器”长鸣[N];深圳特区报;2011年
10 组萱;民革中央研讨内部监督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林清;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徐静磊;论检察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刘清生;近代中国检察权配置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徐军;检察监督与公诉职能关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华;检察一体化视野中的职务犯罪侦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钦华;论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D];山东大学;2009年
3 黄U,
本文编号:2224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249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