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院审理群体性案件之困境及良性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18-11-03 09:44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复杂交错,同时也是群体性案件的高发时期。群体性案件成为法院棘手的工作难点。法院作为社会公正的最后堡垒,正确处理群体性案件对于政府的声誉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中国的群体性案件有如下几种主要类型:涉及农村土地的群体性案件;房屋拆迁引发的群体性案件;劳动争议引发的群体性案件;工业发展引发的环境污染群体性案件;商品房买卖及物业管理引发的群体性案件;证券交易引发的群体性案件;其他大规模的群体性案件。 法院审理群体性案件的特点是群体性案件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矛盾广泛性,案件领域增多;社会影响大;矛盾容易激化;案件审理难度大。法院在审理群体性案件时,确实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群体性案件数量多,法院力量有限,负担过重;法院在审理群体性案件时,还面临着来自舆论和政治领域的压力;司法的有限性和群体性案件诉求的多样性存在着较大落差;法院审判的程序难以符合处理群体性案件的效率要求;群体性案件的执行难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审理群体性案件,法院需要构建审理群体性案件的良性机制。法院在审理群体性案件时,应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司法审判规律与群体性案件诉求之间的矛盾,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群体性案件,在法律框架内采用灵活的审理方式。法院在审理群体性案件时,应坚持以下原则:调解为主的原则;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适度倾斜的原则;信息公开与审判公开的原则;立案、审判、执行三者有机统一的原则。法院在审理群体性案件时,应该制定妥善的保障机制,规范案件的审理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审判方式,形成多渠道化解群体性案件的良性机制。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tradictions are complicated and interlaced, but also the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of mass cases. Group cases have become a difficult task for the court. As the last fortress of social just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group cases correctly. There are several main types of group cases in China: group cases involving rural land; group cases caused by house demolition; group cases caused by labor disput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ses caused b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roup cases caused by commercial housing sales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group cases caused by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and other large-scale group ca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t hearing group cases is that the number of group cases is on the rise; the contradiction is extensive and the case field is increasing; the social influence is great; the contradiction is easy to intensify; the trial of cases is difficult. When the court tries group cases, it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rge number of group cases, the limited power of the court, the excessive burden, the pressure from th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olitical field when the court tries the group cases. The limitation of judicature and the diversity of group cases have great differences; the procedure of court trial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fficiency in dealing with group cases; the difficulty of carrying out group cases is also a big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deal with group cases better, the court needs to construct the benign mechanism of hearing group cases. When trying mass cases, the court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ial justice and social stability,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w of judicial adjudication and the demands of group cases, and correctly distinguish different types of group cases. Adopt a flexible trial method within the legal framework. The court should adhere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when trying mass cases: the principle that mediation is the main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that the court should be inclined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under the premise of judicial justice, the principle of open inform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open trial; Put on record, try, execute the principle of organic unity of three. When the court tries group cases, it should establish a proper safeguard mechanism, standardize the trial system of cases, actively explore diversified trial methods, and form a benign mechanism for resolving group case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李晓光,孙瑞;关于建立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郭志远;;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邵贵君;论英语教师素质与教学艺术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仲宁;;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9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10 刘怡翔;简论生产力概念的泛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肖建国;;群体性利益的保护与公益诉讼——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研究[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3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林雅贞;章之文;;谈辞典编纂时应剔除文意训诂[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泽之;张普;;关于字母词语的几点思考[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柏森;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中美;竞争规则的国际协调与统一[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谢燕;新词及其翻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赵磊;国际商务英语演讲的跨文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6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杨承松;网络技术文本英译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张红;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9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07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307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