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基层政府的多重非正式权力建构——基于湘西A乡三个纠纷调解个案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0 21:37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基层政府在基层社会矛盾突出、结构性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维持基层社会稳定何以可能的问题。作者以湘西A乡乡政府对三个地方纠纷处理的个案为例,归纳出基层政府在与乡民的长期互动中建构起来用于地方治理的四种非正式权力:对正式权力的非正式建构使用、基于知识优势的文化权力、基于利益一家族关系网络的网络权力以及基于庇护乡民行为的道义权力。本文认为,基层政府维持地方社会稳定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够在结构性资源之外灵活地建构起面对乡民的多重非正式权力。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hen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re prominent and structural resources are scarce. Taking the case of three local disputes handled by Xiangxi A township government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has constructed four kinds of informal power for local governance in the long-term interaction with the villagers: the informal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mal power. The cultural power based on the advantage of knowledge, the network power based on the benefit-family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the moral power based on the behavior of sheltering the villager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local socie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flexibly construct the informal power to face the villagers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宣传部;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奖金”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大调查”专项资金对本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2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3 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年10期

4 昌业云;;浅析我国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政策范式转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定明捷;;基层政府谈判能力建设论析——基于对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观察[J];求实;2011年02期

6 袁新华;;压力维稳机制下的社会稳定[J];求实;2011年S1期

7 宋明;;人民调解的现代定位: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第三领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8 周雪光;;一叶知秋:从一个乡镇的村庄选举看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J];社会;2009年03期

9 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1年04期

10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宝成;民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依托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2 唐雪梅;赵海林;;社会资本视野下的乡村政治精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3 骆建建;周庆元;;村社组织的运作逻辑[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4 张定贵;;从他组织到自组织——论安顺市Ⅰ村改革开放30年乡村治理的变迁[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王思斌;;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朱兴涛;喻娟娟;;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行动逻辑的调查与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龚博君;;苏南农村政治精英的去农村化、老板化及其伦理困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3期

8 王富伟;;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多重逻辑下的政策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9 黎桦;刘超;;农业水费的社会功能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徐顽强;熊小刚;;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构建策略及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田先红;;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万江;;土地制度困境与工业用地价格管制失败[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韩兆辉;崔莎;;论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精英的作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肖日葵;;D类村庄权力及其运行——以T村修水库事件为个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唐正繁;;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探析[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9 宋帅;;中部城郊村庄精英的现状及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新郑市河李村为个案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敬尧;;农村政策运行中的乡村干部暗行为分析——以Y乡为观察对象[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吴帅;分权、制约与协调:我国纵向府际权力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悦健;化解中山市人民调解工作困境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向亮;“诉调对接”机制的现状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冬有;乡村精英的回归:乡治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7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曦予;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制度基础[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褚志高;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选配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朋;村民自治中的“二选联动制”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前程;林奇富;;协商民主与政治参与——一种重要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青;中日“家事调停”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3 周飞舟;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4 王立国;改革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7期

5 杨艺红;;英国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的ADR——兼论对构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马俊勇;乡镇财政“空转”的手段及对策[J];财税与会计;2002年04期

7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8 ;上海市积极推行人民调解专业化、社会化建设[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9 赵颖;;从群体性事件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10 唐俭;;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不良心态及其矫正[J];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马奔;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许永安;论体制改革与贪污受贿罪犯罪主体的重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陈秀萍;试论法治与现代伦理精神的建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严瑞忠;我国公务员主体意识的建构[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曾德亮;新世纪的课题:党的领导方式的创新与建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潇潇,郭晶梅;论地方高校法科学生素质结构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董士昙;论犯罪控制的人文基础[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高越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张荣健;利益平衡与经济法体系的建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郭剑平,周世中;论合理性司法建构的前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侯殿收;服务型政府的新定位及其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笃君;;浅析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斌;;论图书馆品牌文化的构建[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廖海宏;;集合式网络词典中词条的文化信息建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翼青;;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学科建构的历史贡献[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潘建红;;我国当代创新文化的反思与建构[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7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孔云;;地理课程文化的批判与建构[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合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和建构[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余丽;;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看和谐世界的建构[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克斯(不自由撰稿人);“建构”科学新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武毅英;如何建构质量保证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尹鸿;现代军人形象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2年

4 刘武俊;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晏向华;十年磨一剑:建构法的价值论[N];检察日报;2000年

6 ;山西要全面发展必须建构优势产业群[N];发展导报;2002年

7 ;建构哲学当代形态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范愉;现代司法理念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9 肖云儒;文学与现代人格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刘树德;中国式量刑指南的建构[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2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英伟;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6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7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9 吕颖;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绪飞;社区制基本问题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莉;我国信用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庞瑞红;民办中学学生管理制度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刚;我国行刑体系中社区矫正的理性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邹涛;历史学习策略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瑾茹;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罗文伟;我国普通高校成人学习指导体系建设的反思与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垂青;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建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晋;论转型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杨经葵;论中等职业学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1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371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