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当代司法价值

发布时间:2018-12-13 10:15
【摘要】: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被广泛推广、应用的司法审判实践,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我国司法制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为享誉世界的“东方经验”,它重在强调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以调解解决纠纷,从而追求案结事了,提高法院化解纠纷的能力。之所以以马锡五同志的名字命名,是因为马锡五从1943年起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事司法工作时解决了很多缠讼多年的疑难案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成为边区司法战线的一面旗帜,并且在当时一切服务于政治的环境下,得到了高层领导人的确认和提倡,成为一种人人称道的司法典型。 马锡五审判方式植根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历史传统,它否定了国统区“形式机械,手续繁琐”的审判模式,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处处闪耀着人民智慧,是与新民主主义相适应的司法制度,从产生一开始就受到人民的赞誉和拥护,得到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广,马锡五本人也因办案清廉正直,为民惩恶扬善,被根据地人民赞誉为“马青天”,毛泽东也称赞他说:“一刻也离不开群众”。 时过境迁,随着我国上世纪90年代民事司法改革的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曾经备受冷落,然而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展开,马锡五审判方式又被屡次重提,这无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应该说,自马锡五审判方式诞生之日起,对于其褒贬优劣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今天的标准来判断一种历史现象的对错优劣,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我党一直贯彻的群众路线方针和政策高度吻合,这也正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历久弥新的原因。本文从介绍马锡五本人开始,着重介绍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建国之后的兴衰起伏,之后总结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局限性,再结合当今的司法改革,试图探索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于当下司法改革和审判方式的司法价值和借鉴意义,以期取其精华,合理吸收其有益部分,从而企盼能够健全马锡五审判方式。 在对有关马锡五和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关书籍,文件资料进行系统研究的前提下,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介绍了马锡五的生平事迹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历史贡献,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着力论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从当时的大环境出发,从政治、经济、司法和观念四个维度,深入的分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能够在根据地产生、发展和推广的原因。 第二部分总结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纵观中国的各项制度,以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一种审判方式,这本身就说明了该审判方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进行深入总结研究,对于完善和构建当代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部分讲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局限性。新中国成立之后,马锡五审判方式也经历了起起伏伏,应该承认的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并不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历史条件下,也不能永远作为“经验”照搬照抄,并且,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马锡五审判方式本身也存在很多局限性。 第四部分论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当代司法价值。马锡五审判方式近年来屡次被重提,这说明马锡五审判方式一直贯彻的群众路线、倡导透明公开的调解结案方式等内涵仍然值得我们发扬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在熟人社会和欠发达地区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韩延龙;;红色区域司法体系简论[J];法学研究;1983年02期

3 马锡五;;马锡五副院长在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书面讲话[J];人民司法;1959年10期

4 张卫平;;回归“马锡五”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9年05期

5 葛天博;;重读“马锡五审判方式”[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376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376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