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裁判方法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8 04:36
【摘要】:司法裁判方法的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之争由来已久。对此进行经济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件,两种裁判方法花费的裁判成本有所差异,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法官会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裁判方法。当立法不足或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大量矛盾,或人们普遍对法律缺乏信任时,司法克制主义的裁判成本就会增加,司法能动主义则会兴起并发展;当立法充足、法规明确,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增加时,司法克制主义裁判成本就会降低,并将取代司法能动主义。
[Abstract]:The dispute between judicial restraint and judicial activism has a long history. From the economic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sts of the two kinds of adjudication methods for cases with different complexity, and the judges who are rational economic men tend to choose the lower-cost judgment methods. Whe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egislation or legal norms, or when people generally lack trust in the law, the adjudication cost of judicial restraint will increase, and judicial activism will rise and develop. When legislation is sufficient, laws are clear and citizens trust the law, the cost of judicial restraint will be reduced and judicial activism will be replaced.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陈金钊;;法官司法的克制主义姿态及其范围[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3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4 吕存诚;;法律推理的实用主义批判[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5 陈朝阳;法律方法之基础:司法能动性[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吴英姿;;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J];法学研究;2009年05期

7 杜健荣;;司法的道德困境及其应对[J];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8 艾佳慧;;中国法院绩效考评制度研究——“同构性”和“双轨制”的逻辑及其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9 郝君富;文学;;司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田成有;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柳;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进军;;论民事司法两效背离的柔性契合——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切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何军兵;胡宇峰;黄娅琴;;能动司法在农村司法困境中的适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3 沈长月;韩捷;陈奎;;方法论“旧话重提”:法学研究之法条主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鹤;牛庆军;;商业属性与律师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凌斌;;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6 侯猛;;最高法院公共政策的运作:权力策略与信息选择[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李晟;;法制之外的普法——从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王康敏;;通过“法盲”的治理[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孙维飞;;通说与语词之争——以有关公平责任的争论为个案[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尹好鹏;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初论——拓展我国宪法学研究空间的一个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周林彬;陈胜蓝;;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探析:理论与实证[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雷遥;华敏洁;韦苇;;论行政诉权的保障与规制——以行政审判权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娟;弗兰克与卢埃林法律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9 谢慧;法源视野中的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广宾;中国检察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志坚;我国法官职业化和专业化之路径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强;形象权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岚;论刑事审判能动司法与检察监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惠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与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杰;论法官司自由裁量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东;挪用公款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靖博;司法能动视角下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无偏私的裁判者——回避与变更管辖制度的反思性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2 辛雪梅;中日司法制度改革之法理要义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陈小文;程序正义的哲学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4 梅宏;高洁璞;;美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仲裁;2009年02期

5 刘妙香,白恒晶,任嵘;英法意三国预审制度比较研究[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蔡四青;威廉姆森契约经济理论研究[J];财贸经济;2005年08期

7 徐顺;;“非讼”现象的司法成本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何渊;徐剑;;中国司法制度学高影响论文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主流数据库(1978-2008)的引证分析[J];东方法学;2010年02期

9 王雷;万迪f ;贾明;张U,

本文编号:2385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385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