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司法行政化的遏制

发布时间:2019-03-24 12:40
【摘要】:司法行政化,即以行政的目的、构造、方法、机理及效果取代司法自身的内容,形成以行政方式操作的司法。法院司法运作的全过程均带有行政化色彩,表现为司法目的和价值的行政化、案件审判活动的行政化、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行政化、司法人事制度和法院结构的行政化以及审判管理的行政化等。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司法行政化可以弥补一线司法能力之不足,可以抗制外部干预。但其过度发展会妨碍依法治国,损害办案质量与效率,危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阻碍法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司法行政化的根源在于基本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司法功能设定的非司法化和资源配置的有限性,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财政供应制度以及国家机能分化不足,亦为重要原因。遏制司法行政化需强化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审判功能以及终局性纠纷解决功能;需阻隔行政性要素介入审判,建立审判独立的"二元模式";需在法院审判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上下级法院业务管理上"去行政化"。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to replace the content of judicature itself with the purpose, structure, method,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administration, and to form an administration-operated judicatur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judicial operation of the cour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judicial purpose and valu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trial activities of the cas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the lower cour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dicial personnel system and court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ial management. Under the given constrain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first-line judicial capacity and resist external interference. However, its excessive development will hinder the rule of law, damag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andling cases, endanger the judicial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and hi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of the court. The root of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lies in the basic power 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lack of judicial function and limi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unified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ncial supply system, as well as inadequate differentiation of national functions are also important reasons. To restrain the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judicial review function, the trial function and the final dispute resolution function of the court, to prevent the administrative elements from intervening in the trial, and to establish the "dual mode" of the trial independence. Need in the court trial management, the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the upper and lower court business management "de-administr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重点项目资助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王申;;司法行政化管理与法官独立审判[J];法学;2010年06期

3 李浩;;当下法院调解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调解案件大量进入强制执行研究[J];法学;2012年01期

4 龙宗智,李常青;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J];法学;1998年12期

5 谢佑平,万毅;司法行政化与司法独立:悖论的司法改革——兼评法官等级制与院长辞职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陈瑞华;;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龙宗智;;审判管理:功效、局限及界限把握[J];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8 龙宗智;;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J];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9 王彪;;基层法院院庭长讨论案件机制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绍林;;试论法律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黄文艺;;论法律信仰的类型——兼析中国人的法律信仰如何形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朱军;谢芳;;美国高校学生违纪的准司法裁决制度探析——以陪审团制度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周方伦;刍议法官独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陈殿林;法治文化环境设计略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恒;;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略论[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宁静波;;法院的“产出”效率问题分析——基于30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杨芳;李天平;;司法独立与司法监督[A];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C];2011年

8 赵爽;卞洋洋;;刍论气候资源的法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9 杨毅;;野蛮拆迁的文明衍进——我国征地拆迁行政补偿机制的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国徽;;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振豹;;论最高人民法院的抽象司法解释权[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2 肖建国,赵晋山;民事执行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5年06期

3 胡夏冰;;审判管理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法律适用;2008年10期

4 陈力;;民事调解高反悔率及其解释[J];法律适用;2010年07期

5 孙辙;朱千里;;积极主动或谦抑克制:“审判管理权”的正确定位与行使[J];法律适用;2011年04期

6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袁秀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运作及其评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的知识产权案例为对象[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8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9 赵钢;;法院调解结案率须当慎定[J];法学;2008年03期

10 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J];法学;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余增明 段庆丽;[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公丕祥;[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樊美清邋梅贤明 何晓慧;[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贺小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吴艳燕;[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记者 罗书臻 姚晨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孙海龙 高翔;[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课题组成员 章俊 骆忠新 吕秋红 周晓清 袁小荣;[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四川大学教授 龙宗智;[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2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学术界;2000年01期

3 程宗璋;论司法制度转型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关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黎桦 ,叶i吰,

本文编号:244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4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