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建议制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反思
[Abstract]:The system of procurator's sentencing sugges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standardize judge's discretion of sentencing and ensure the justice of sentenc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main theoretical disputes about the public prosecutor's sentencing suggestion system in academic circles: one is "subject dispute", "proposing time dispute", "proposing way dispute", "static and dynamic dispute"; (2) the theory dispute of public prosecutor's sentencing sugges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one is "subject dispute", the other is "proposing time dispute"; The dispute of two attributes, that is, power? Or right? Or legal oversigh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ocurator's sentencing proposal lies in three aspects: one is the requirement of discretion and the necessary exten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ight of public prosecution; the other is based on the objective and fair obligation of the prosecutor; and the requiremen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three procedur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天润华邦律师事务所;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隐形刑事诉讼法2(NCET-10-06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3;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萍;量刑建议权初探[J];法治论丛;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品泽;外国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董琳;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价值取向[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3 万毅;刑事缺席判决制度引论[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4 时延安;接轨:挑战与机遇的来临——论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中国刑事法制的自我调整[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5 汪海燕;解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析宪法修改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影响[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6 陈卫东,程雷;刑事程序合法性原则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马明亮;;“犯罪治理”作为刑事诉讼目的的若干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顾永忠;刘莹;;论撤回公诉的司法误区与立法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黄维智;;鉴定证据的证据能力研究[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10 谢佑平,闫自明;论刑事司法领域内的行政权力与司法审查制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宁杰;;论律师职业权利的性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赵永红;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孙连钟;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毛建平;起诉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万毅;财产权与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袁志;勘验、检查笔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欣;论刑事诉讼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罗海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尹华蓉;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李维;直接言词基本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与相关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姜艳;从外国陪审制度发展看我国陪审制度走向[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刘蕾;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效益[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毛磊;教唆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孙记;刑事诉讼证明概念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晓波;刑事诉讼主体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赵萍;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德法,胡权勋;量刑建议权初探[J];检察实践;2003年04期
2 林丽娟,聂玮;关于求刑权的若干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赵萍;量刑建议权初探[J];法治论丛;2005年05期
4 曹振海,宋敏;量刑建议制度应当缓行[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许尚金,胡冬平;刑事公诉权性质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科浓;;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司法能动性及机制建设[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3期
2 罗兆丹;;如何促进检察量刑建议的可接受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3 罗军;;行政权与司法权之关系浅析[J];唯实;2011年07期
4 倪瑞兰;葛存军;;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的检察职能重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5 张芹;;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缺陷分析及对策思考[J];传承;2011年20期
6 靳文辉;;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行为的司法权保障[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7 王建国;;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8 韩钢;;司法权基本属性解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道彬;;检察权独立行使之内涵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10 何锦龙;;司法专业化、精英化与大众化——以司法权的本质为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平;唐炜海;娄荣斌;;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与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孙笑侠;;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毛争青;;简论司法权与公民权的关系[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黄俊;;论法医鉴定在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中的作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萍;;公民权与司法权的关系[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9 刘明;;对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检省及完善[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倪业群;;论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代群 张延 周柯;应完善量刑建议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刘用军;司法权的三重视野[N];检察日报;2009年
3 兴化市检察院 任海 钟金平;构建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记者 赵鑫 通讯员 刘钰 杨禄;河东检方推行量刑建议制度[N];天津政法报;2009年
5 羽戈;司法权如何被信任[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宿迁市宿城区检察院 朱建中;完善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孟东庆;完善量刑建议制度初探[N];天津政法报;2010年
8 沈国林 余景凤;公诉案件量刑建议制度的特点及探索[N];西部法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贻伙;推行量刑建议制度:安徽的探索[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杜长辉 易珍春 赵健;学会并习惯在监督下行使司法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论司法权的社会功能[D];吉林大学;2012年
2 雷新勇;公共政策的司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瑞兴;诉权的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宋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景合;检察权及其独立行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姜霞;仲裁司法审查程序要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先雄;我国行政诉讼视野下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D];湘潭大学;2004年
2 颜茂苏;论司法权的结构与优化[D];苏州大学;2006年
3 王京;论我国公证制度的公权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解辉;死刑复核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张伟;王权与司法权的争执[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子飞;司法权的载体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史正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马登峰;从条件看英国历史上的司法独立[D];烟台大学;2007年
9 王登喜;法院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沈晖;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1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5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