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网络舆情与刑事审判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6 23:38
【摘要】:网络舆情这一股新生力量对我国的司法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近段时间以来发生的许多典型个案中表现明显。对此,有人看到了司法民主的萌芽,有人意识到这是监督司法的又一阵地,有人预感这是司法公开的良机,也有人担心这是对司法独立的粗暴干涉,,甚至有人忧虑这会破坏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刑事审判作为社会纠纷的最终解决机制,公平正义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在言论自由的氛围中,网民们以网络为载体对刑事审判自由表达各自的情绪、态度和观点,往往形成强大之势。刑事审判该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二者维持怎样的关系是最有益的,监督的界限何在,如何使网络舆情既能监督司法,促进刑事审判的公开公正而又不至于损害司法的独立性和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网络舆情理性分析结合社会及司法现状来论述二者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构想,以期对这一问题的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为构建网络舆情与刑事审判的良性关系提出合理的意见。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约三万字。 第一部分对网络舆情和刑事审判关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网络舆情高度关注刑事审判的原因和其对刑事审判所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网络舆情聚焦于刑事审判的基础性原因是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其牵涉的犯罪行为往往关乎人伦道德,最易激起普通民众的善恶观念,而刑罚的严酷性和不可逆转性使得刑事审判的公平公正尤其为普通民众所重视,基于对其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也相当强调刑法维护社会秩序功能的实现。现阶段民众诉求渠道不通畅,司法倾听民意的渠道较少与人们日益觉醒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发酵,网络则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造就了网络舆情关注刑事审判的必然趋势。网络舆情对刑事审判产生的影响存在两面性,积极地来看它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也能对司法官员形成有效的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审判者智识资源的来源,能够使刑事审判更加公平公正。但是,也存在隐忧,网络舆情有干扰审判独立的危险,可能形成“舆情审判”从而影响审判的公正性,对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对网络舆情进行了重点分析,试图通过深入解剖其特点和性质以探明它对刑事审判产生上述影响的根源何在,从而为探索构建二者良性关系奠定基础。从网络科技的特点和人类心理学等角度论证得出网络舆情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其自由性、互动性、混杂性和非理性。加上网民构成的不全面决定了它既能够反映民意却又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对网络舆情无视或盲从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加以理性的分析、合理的引导。 第三部分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部分,网络舆情与刑事审判的关系,当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又有契合。二者基本的目的和愿望是一致的,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对实现法治的渴望,对人权保障的日益强调,这些是二者关系的主流,也是二者关系可以调和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法律职业群体的逐渐形成,法治的不尽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司法信息不对称及网络舆情被人为故意操纵等,导致了冲突,主要表现在网络舆情偏重个案公正而忽视制度公正,强调实体公正甚于程序公正以及现代法律与道德逐渐分野之后道德公正与法律公正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的产生是有着现实和制度基础的,是阶段性的,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和公民法律素养的提高有慢慢消解的可能。 第四部分对如何构建网络舆情与刑事审判的良性互动关系提出了思路。文章以为刑事审判必须坚持独立原则并逐步加强司法公开,探索一条民意进入刑事审判的规范化、合法化渠道。同时,要着力构建网络道德和培育网民的公民意识,让网络舆情逐渐理性化,相关司法机关也要重视加强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5.2;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瑾;;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成因及其化解机制[J];党政论坛;2011年04期

2 杨治;;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协调 以司法个案的分析为视角[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3 陈树森;;博弈与和谐:穿行于法意与民意之间的司法[J];法律适用;2009年09期

4 赵绘宇;蔡永彤;;刑事诉讼中的民意渗透与司法应对[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5 周汉华;互联网对传统法治的挑战[J];法学;2001年03期

6 周永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民主[J];法学;2009年02期

7 欧永红;;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8 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孙笑侠,熊静波;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J];政法论坛;2005年05期

10 顾培东;;公众判意的法理解析——对许霆案的延伸思考[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470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70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