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公众意见在裁判结构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9-05-19 07:22
【摘要】:从裁判依据的类型分析,公众意见只能作为一种事实依据,参与个案裁判。在常规案件中,公众意见作为一种准用的辅助性依据,可以通过弱的裁量成为合理化判决结论的说明性事实。在遇有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中,与社会性主张相一致的公众意见,如果耦合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原则或基本权利规范,可以籍由强的裁量充当个案推理的运作性依据,成为非常情形中正当化个案规则创制的立法性事实。在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转型中国,法律系统必须在稳定性和灵活性、普遍正义和个案正义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判断公众意见的个案裁判地位,同样需在辅助性依据或运作性依据、说明性事实或立法性事实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Abstract]: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ype of adjudication basis, public opinion can only be used as a factual basis to participate in individual adjudication. In conventional cases, public opinion, as a useful auxiliary basis, can become the illustrative fact of reasonable judgment conclusion through weak discretion. In difficult cases where there are legal loopholes, the public opin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al claim, if coupled with the legal principles or fundamental rights norms in the legal system, can be used as the operational basis of case reasoning by strong discretion. Become a legislative fact that justifies the creation of case rules in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In the increasingly pluralistic and complex transition China, the legal system mus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universal justice and case justice. In order to judge the judicial status of public opin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illustrative facts or legislative fac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10CFX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永流;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世功;文学中的法律: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女权主义的法律视角及检讨[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2 苏力;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J];比较法研究;1996年02期

3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4 秦策;司法客观性的理论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5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6 周兴生;;关于《庄子·天道》中裁判方法与拉伦茨裁判方法本质诸问题——道家裁判技术发微[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7 赵峰;私力救济的法理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李金明;;抽象概念与刑法推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周旺生;关于法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龚向和,胡楚周;论司法公正的伦理底蕴[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国芳;汪学明;;从制约逻辑到法律推理的思考[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葛宇宁;张四化;;制约关系“两独”在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邬先江;;船舶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初探——兼评“The CMA Djakarta”轮案[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迎修;论法律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于飞;我国合伙立法体系的重构[D];郑州大学;2001年

3 宋青霞;论法律价值理念及其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5 袁玲;经济法司法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6 郭笔成;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梁远航;证券投资者损害赔偿请求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刘学平;破产失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文桃丽;试论司法效益与司法制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贺维安;公司经理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秀英;焦宝乾;;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2 易延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3 何兵;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4 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5 季秀平;;关于现代司法理念的一些误区[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徐忠明;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7 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周甲禄;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制度构建[J];新闻记者;2005年07期

9 孙笑侠,熊静波;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J];政法论坛;2005年05期

10 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方法论角度的一个分析[J];中国法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煜焕;王银江;;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裁判解释[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2 庄银花;;试析商法理念对司法裁判之影响[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4期

3 傅贤国;;民意与司法裁判关系论纲[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刘鑫;;法律规则与司法裁判关系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田晓康;;论如何准确量刑建议——从刑事司法裁判的不确定性切入[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6 吴习_g;;案件为什么难办?——论司法裁判与道德判断[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7 黄旭;;论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的原则[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8 洪鸿;;探索中国刑事诉讼结构的构建[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松珍;;调职司法裁判的多元视角分析——从一则调职案例谈起[J];行政与法;2011年01期

10 魏胜强;;融贯性论证与司法裁判的和谐[J];法学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山东;司法裁判仅有技术层面的公正是不够的[N];检察日报;2001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瑞华;司法裁判的及时性[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院长 张向东;培养法官和谐的司法裁判理念[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浙江省绍兴县人民法院院长 寿国光;法律精神和司法裁判[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徐州市贾汪区法院院长 张向东;法官要树立和谐裁判理念[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何家弘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减少“涉法上访”不妨从完善陪审制开始[N];法制日报;2007年

7 王效锋;必须提高司法裁判的社会公信力[N];济南日报;2006年

8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陈荣;对人民调解与司法裁判实现良性互动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姜福东;法官在法律发现过程中的价值[N];法制日报;2010年

1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 姬广勇;公正裁判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军;论司法裁判[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杨军;诉的利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雷新勇;公共政策的司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邓修明;刑事判例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晶晶;我国司法裁判的民意基础[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孟斐;我国司法裁判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文波;论司法裁判的不确定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上官俊峰;论司法裁判的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小红;司法裁判与社会舆论的冲突[D];兰州大学;2010年

6 单忠献;从文本世界到现实世界: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解释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梅泽杰;中国司法裁判中的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冯文婧;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辩[D];山西大学;2011年

9 霍妍;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谢静;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80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80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