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村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思考
[Abstract]:The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are undergo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oc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Rural disputes sh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of subject, group of scale, diversification of content and extreme way of resolution. In the face of frequent rural disputes,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organizations gradually disintegrate, the rural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re weakening day by day, the grass-root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re stretched, and the grass-roots judicial organs are unable to do so. This requires us to base ourselves on the rural reality, improve the judicial settlement system with the grass-roots courts as the core, construct the folk medi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ublic opinion organization, and perfect the administr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ownship judicial office. To establish a negotiation and settlement system with the parties as the main bod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pluralistic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rural dispute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英姿;"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农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诚;论ADR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功能与制度设想——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和法理学分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陈锋;;从伦理衡平到法律衡平——我国衡平司法传统的意义、困境与出路[J];法学;2006年08期
3 许少波;;论诉讼调解瑕疵之救济[J];法学;2007年04期
4 林见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定位与衔接[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5 柯阳友;吴英旗;;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柯阳友;高玉珍;;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分流、协调与整合[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7 陈柏峰;;社会热点评论中的教条主义与泛道德化——从佘祥林冤案切入[J];开放时代;2006年02期
8 胡庆召;论法治的代价[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吴英姿;;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10 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J];社会;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赵树坤;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5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8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新生;试论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黎;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民间法的历史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纯明;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调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王来西;民间法:法律还是其他[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毕晓棠;论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机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邓琦;德法兼济——转型时期社会调控的新型机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谢俏洁;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贺煜;论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西北大学;2004年
10 吕瑛;乡土社会秩序建构中的国家法权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文;程序正义的哲学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3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4 方乐;;司法的“场域”分析?——以1997年的一次学术论战为背景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杜开林;;法院判决结案的现状与改革方向[J];法学;2006年05期
6 李富金;基层法院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贺雪峰,董磊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3期
8 李浩;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郭云春,刘梅芳;利益博弈下的乡村治理——透视村民自治的新视角[J];社会;2003年02期
10 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J];社会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敏;;能动司法:给人民法庭注入新活力 高邮法院积极拓展人民法庭有为空间[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2 陈召强;;构建大调解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J];江苏政协;2011年07期
3 韩雪梅;;藏族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法哲学思考与实践运作[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4 韦华生;;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检察领域的群众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5 梁玉霞;;逮捕中心化的危机与解困出路——对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整体检讨[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6 陈泽伟;李珍珍;;安置帮教工作新部署[J];w,
本文编号:2492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9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