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9-06-11 11:57
【摘要】:法官助理制度在我国尚处于试行阶段,并没有在全国普遍推广,但法官助理制度却是我国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分析法官助理制度的基本内涵、制度特点和制度价值入手,阐述了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实施背景和实施现状,,结合对国外法院法官助理制度的考察,并以我国的法院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了重构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基本方案。具体来说,文章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其次,文章分别介绍了法官助理制度的基本内涵、法官助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法官助理制度的价值。接下来,着重论述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实施法官助理制度的时代背景和法官助理制度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总结了法官助理制度在我国各级法院实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再次,对国外法官助理制度进行考察。文章分别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德国和法国的法官助理制度为切入点,仔细分析了这些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典型国家的法官助理制度,并对两大法系国家法官助理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最后,阐述重构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具体设想。该部分主张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构我国的法官助理制度。本部分提出了重构这一制度的几点具体措施,包括对法官助理的定位要准确,要厘清法官助理与法官、助理审判员及书记员之间的关系;明确法官助理的来源和任职条件;科学划分法官助理的职责;对法官助理的配置比例规划要合理;建立与法官助理工作性质相符合的考核机制,希望以上几点建议对完善我国的法官助理制度有所帮助。从而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加快法官职业化的步伐。
[Abstract]:The system of assistant judge is still in the trial stage in our country, and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system of assistant judg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judic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for jud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for judges in China, and combine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for judges in foreign court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urt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cheme of reconstructing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our country. Specifically, 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first of all, mainly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Second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judge assistant syste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dge assistant system and the value of the judge assistant system. Next, it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ects of the assistant judge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is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our country,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the courts at all levels in our country. Thirdly, the foreign judge assistant system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system of assistant ju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Canada, Germany and France,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zes the system of assistant judge in these typical countries of common law system and civil law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the two legal countries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 in depth. Finally, it expounds the concrete assumption of reconstructing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rt advocat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ssistant system of judge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rt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to reconstruct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assistant judge,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istant judge and the judge, the assistant judge and the clerk, the source and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the assistant judge,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istant judge and the judge, the assistant judge and the clerk. It is hoped that the above suggestions will be helpful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assistant judges in our country by scientifically divid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ssistant judges; planning the proportion of assistant judges in a reasonable way; and establishing an assessment mechanism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e of the work of assistant judg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reform 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professionalization of judges.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峰,王扬;设立法官助理制度的现实意义[J];理论观察;2003年02期

2 杨玉兰;;法官助理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人民司法;2007年13期

3 王健;;《法官助理制的先行者》专题报道之三 探索者的新期待[J];民主与法制;2009年08期

4 杨太兰;;法官助理制度 若干问题探讨[J];人民司法;2006年06期

5 赵小锁;中国法官额度探讨[J];人民论坛;2005年10期

6 陈新华;;对我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2期

7 陶然;;法官助理制度改革之新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8 孙祥壮;;试论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建构[J];法律适用;2006年04期

9 吕娟;陈实;;从“321”到“3N1”[J];法律与生活;2007年04期

10 王健;;《法官助理制的先行者》专题报道之一 他们为何第一个吃了螃蟹?——北京房山法院法官助理制改革始末[J];民主与法制;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国;;实现法官职业化的理性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2 董廷国;;法官职业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探讨[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门广林;赵东伟;;试论法官职业化[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4 王先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王惠民;;浅谈基层法院强化法官职业化的有效途径[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王胜国;;董老“人民司法”思想与新中国的司法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7 李志梅;;职业的法官与法官的职业[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8 刘勇;;法官职业化的监督机制[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9 冯丽萍;;完善职业化法官考评制度的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10 于成全;;关于保障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 炽;我国将实行法官员额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记者 徐光明;建立法官助理制度有利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学红;台湾法官助理制度[N];法制日报;2002年

4 记者 陈海发 田水泉 通讯员 师俊杰;郑州稳步推进法官助理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孙祥壮 李 勇;美国法官助理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冯旭;天平闪耀映边城[N];延边日报(汉);2011年

7 周一兵 汤金钟;法官助理制度应着眼于为庭审做准备的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记者吴兢;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N];人民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燕 梁建军 本报通讯员 李性典 卢晓亮;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职业化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宋建朝 连丹波;实行法官助理制度 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荣霞;法官职业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安;中美法院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先钰;法官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谢阿桑;论当庭宣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明新;现代社会中的法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莉莉;我国民事司法解释的理论逻辑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淑荣;论法官职业伦理[D];吉林大学;2007年

8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9 胡晏诚;我国最高法院角色和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胡伟;1952-1953年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连超;论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重构[D];燕山大学;2012年

2 黄小平;论法官助理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杜维静;我国法官助理制度试行反思[D];湘潭大学;2011年

4 李春辉;论我国基层法院法官助理制度[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军;论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胡伟;中国法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米佳;中国法官助理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于立峰;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俊海;论法官助理制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康小苇;关于某区人民法院实行法官助理制度的调研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7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97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f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