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9-06-18 12:28
【摘要】:司法能动主义能否在我国适用,从其传入我国起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理论选择。对理论的选择,我们应当抱着谨慎的态度。本文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的适用进行研究,重点关注适用的必要性与不可能性以及对司法能动主义的借鉴。 第一章,导论,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首先理清前人对司法能动主义概念的论述,总结司法能动主义的特征,归纳美国和我国围绕司法能动主义的不同观点,以及司法能动主义在美国的实践经验,对司法能动主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三章,分析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即分别从司法的内因—司法本身和外因—司法与社会的互动两个方面来分析,认为我国确实需要引入司法能动主义。第四章,分析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的可行性,分别从司法独立、法官个人素质、社会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目前我国并没有适合司法能动主义存在的环境,对司法能动主义的使用应当逐步实施。 总结,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虽然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没有使用的土壤,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有益的方面,既提高法官独立性和个人素质,加强普法教育。逐步为适用司法能动主义创造环境。
[Abstract]:Whether judicial activism can be applied in our country has never stopped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reform, we are faced with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choices. We should take a cautious attitude towards the choice of theor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judicial activism in our country, focusing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and the reference of judicial activism.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first of all, clarifies the previous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of judicial activism,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dicial activism, sums up the different view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ur country around judicial activism,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judicial activ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judicial activism.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judicial activism in our country, that is, from two aspects: the internal cause of justice itself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ustice and society, and holds that judicial activism is really necessary in our countr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judicial activism in our country, respectively from the judicial independence, the personal quality of judges, and the degree of social acceptanc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is no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judicial activis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the use of judicial activism should be implemented step by step. In conclusion, the fifth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th chapt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lthough judicial activism is not used in our country,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it,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independence and personal quality of judge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popularizing the law. Gradually create an environm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judicial activism.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小弓;;浅论市场规制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丁万志;;司法能动的软法之治[J];行政与法;2011年09期

3 殷岚岚;;创新服务谋发展 亲民爱民显真情——记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值班法官制度[J];法庭内外;2011年09期

4 李慧;;我国法治建设中判例制度的价值解析[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5 戴津伟;;能动司法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诉求[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6 刘向鹏;;试论司法腐败预防体制的构建[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7 毛兴勤;;“建议更换办案法官制度”的法理检视[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8 景汉朝;;从法院的“围城”说起[J];法制资讯;2011年07期

9 李莹;;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改革——非行政化法院与非营利性组织的类比[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越;;“醉驾入刑”的理性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庄依众;;美国行政法法官制度[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周岳峰;;浅析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存在的问题[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刘旭;;完善法官制度,确保司法公正[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白书文;孟祥诚;;审判长(独任审判员)选任办法之我见[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6 ;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庄汉;叶茂;;以司法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从董必武对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8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秀娟;太原在全国率先施行驻监法官制度[N];山西日报;2009年

2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动主义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莉 通讯员 王菲 吕晨;天山区法院首推换法官制度[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5 记者施莺 通讯员唐霄 顾建兵;海安村村都有片区法官[N];南通日报;2010年

6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 高魁 张连中;公开选调法官制度之完善建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 李松 黄洁 实习生 黄思斯;46案当事人自选法官[N];法制日报;2011年

8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论法官培养制度的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小燕 顾成勇 本报记者 徐育 陈坚;海安法官人人都有基层联系点[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 张绍忠;日本的律师兼职调停法官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宁静波;能动司法下民事诉讼效率:时间、成本约束下的最优准确性[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本义与反思[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郑素一;民初民事诉讼的现代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2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勤通;论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D];苏州大学;2012年

4 林感;司法能动主义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媛媛;论法官职业伦理[D];山东大学;2010年

6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蔡丽敏;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官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刘冰净;论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佳;浅析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1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01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