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程序公正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3 11:42
【摘要】:以实证方式探讨了程序公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程序公正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积极情绪则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程序公正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情绪反应,从而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此外,程序公正对员工积极情绪和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还会被领导成员交换所调节。在高层领导成员交换的情形下,程序公正对员工积极情绪和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会得到增强。
【图文】:

的影响,情绪,积极情绪,创新行为


显著的正向影响( β = 0. 193,,p < 0. 01) ,说明 LMX 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 LMX 增强了程序公正对积极情绪的影响作用,因此假设 4 得到验证( 见图 2) 。在 Model3 中,检验了 PJ 对创新行为的主效应,从结果可以看出 PJ 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β =0. 378,p <0. 001) ,假设 1 得到验证。接下来进一步检验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假设[29],首先在 Model4 中引入了积极情绪作为自变量,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β = 0. 513,p < 0. 001)

创新行为,积极情绪,交互效应,回归系数


假设 3 得到验证。在 Model5 中可以看到,交互效应( PJ ×LMX) 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β = 0. 232,p < 0. 05) ,假设 5 得到验证( 见图 3) 。然而在 Model6 中引入积极情绪后发现,不但调整后的 R2有了显著提升,而且当积极情绪的回归系数显示显著正效应的时候 ( β = 0. 385,p <0. 001) ,交互效应( PJ × LMX) 的回归系数显著降低( β =·81·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732001)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荷锋;企业员工知识分享中的信任问题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罗宣;我国母子公司构架下的子公司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孟晓斌;国际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及其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钟燕;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彦霞;科学意象教学对小学生概念学习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马世坤;压力源、自我调控及其交互效应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贾绪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伟;控制策略影响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文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全宏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作用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志东;高校教师直接上级承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2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辉;浅谈司法公正[J];延边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2 王梅;刘美琼;;浅议程序公正[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高辉;;坚持司法公正 树立法律权威[J];经纪人学报;2006年03期

4 王颖;;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浅谈既判力理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9期

5 崔小虎;;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之规则[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6 程瑜;陈红心;;论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质及意义[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刘晓东;;简论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之契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尹宁;潘星容;;程序公正的价值——兼议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冲突的解决[J];政法学刊;2009年06期

9 滕浪;让证人不再沉默——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马秀卿;;论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J];中国检察官;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惠忠;;律师与程序公正[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万锋;;董必武法律思想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王立志;;学习研究董老司法公正效率权威观的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吴延溢;;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范一丁;;司法自由裁量权公正的程序保证[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李求轶;;论当事人处分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杨浩;伊兵;;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浩;;司法公正与民事再审事由的修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向华;我更看重程序公正[N];检察日报;2002年

2 吴忠民;论社会公正中的程序公正[N];光明日报;2007年

3 石维斌;程序公正与司法效率[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倪晓;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N];法制日报;2005年

5 李国明;随机确定办案人是确保程序公正的有益探索[N];检察日报;2007年

6 薛萍;没有程序公正是万万不能的[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郭春雨 屠少萌 刘锐 杨春彦;吉林中法:用科学的审判管理保证程序公正[N];北方法制报;2005年

8 ;以实体和程序公正的“双赢”回应百姓[N];检察日报;2004年

9 傅思明 武守安;西方法治中的程序公正[N];学习时报;2002年

10 郭春雨 李春秋;程序公正指标全面进入审判考评体系[N];北方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张曙;刑事司法公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宋平;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5 景汉朝;民事司法改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范培根;刑事再审程序之改进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焦翠霞;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孙红霞;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宁红玲;律师辩护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启南;论当代中国司法公正的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魏忠慧;刑事审判简易程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8 常清利;人民法院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静;论程序公正[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郭延奇;审前羁押司法审查机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2548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48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