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动司法的界限及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万志;;司法能动的软法之治[J];行政与法;2011年09期
2 李慧;;我国法治建设中判例制度的价值解析[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3 戴津伟;;能动司法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诉求[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4 马洪伦;;我国宪法解释研究的现状及其评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张静焕;;许霆案的逻辑考问[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3 袁家强;;无证醉酒驾车肇事在交强险限额内保险公司不能免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静焕;;论题学法学的逻辑学反思[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庄汉;叶茂;;以司法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从董必武对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8 杨耀华;;完善未成年人特别保护法律体系的反思[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9 刘瑞川;;建强内部制约机制 有效遏制司法腐败——关于构建法院内部惩防体系的调查与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动主义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报;2010年
3 陈刚;司法的“柔性”与“理性”美[N];莱芜日报;2010年
4 河南省获嘉县法院 郭盛永 史献梅;开通微博:推进阳光司法的新探索[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娄银生 本报通讯员 沈荷 孙彩萍;能动司法的活力之源[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汤维建;让司法的殿堂光明普照[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游伟;“保证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应成为共识[N];法制日报;2011年
8 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法院 金萍;延伸司法的“触角”[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信春鹰;中国是否需要司法能动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本义与反思[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积讯;穿越历史[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黄先雄;司法谦抑论[D];湘潭大学;2007年
7 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1933-1939)[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D];山东大学;2009年
9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夫志;能动司法的争议及规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吴宝林;论能动司法的界限及实现[D];南京大学;2011年
3 冯婕;论能动司法的内涵与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周超;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动司法的合理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丹;论中国法院能动司法的利与弊[D];吉林大学;2012年
6 林感;司法能动主义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7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8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9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10 蔡丽敏;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1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512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