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能动司法的界限及实现

发布时间:2019-10-18 19:10
【摘要】:我国的司法改革一直在艰难与曲折中不断前进,重新审视我国司法改革历程,会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模式大致遵循了“由能动到抑制,再由抑制到能动”的进程。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一些个案渐渐体现司法机关或者法官能动的倾向,一些地区司法机关大胆提出并实践“能动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司法模式。 2009年以来,能动司法被一些官员提出并得到学界、实务界的积极响应,成为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但关于“能动司法”的内涵界定不准确、能动界限不清晰、能动实现路径不明确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试图界定能动司法的内涵、界限,提出能动司法的实现路径。 本文一开始简略论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分析了能动司法提出的时代背景;对比分析了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司法能动主义与能动司法,分析二者适用社会背景的差异,指出司法能动主义的含义与能动司法存在较大差异,司法能动主义不符合我国的社会历史情况;对比分析我国目前对于能动司法涵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指出能动司法是我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需求与选择,应从需求角度上来定义能动司法。 接下来本文分析能动司法保持一定界限的必要性。根据司法运行的特点,考虑到司法的依据,司法的对象,司法的主体三个方面决定了司法运行的特征,从能动司法的法律界限、职权界限、行为界限三方面对能动司法作出限定;通过论证得出司法的法律界限应该是宪法和法律原则,司法的对象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司法的行为要把握好司法中立、司法克制与能动司法三者的问题;指出司法的法律界限、职权界限、行为界限对于能动司法作用的发挥非常关键。 最后,本文指出了能动司法实现的路径。分析了能动司法与大调解的性质,从二者的性质与目的出发,指出能动司法实现的核心形式应该是大调解,司法机关在大调解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指出能动司法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的关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能动司法要区分重点,能动的主体、对象、范围都要有所区别,以期对于能动司法的实践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万志;;司法能动的软法之治[J];行政与法;2011年09期

2 李慧;;我国法治建设中判例制度的价值解析[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3 戴津伟;;能动司法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诉求[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4 马洪伦;;我国宪法解释研究的现状及其评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张静焕;;许霆案的逻辑考问[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3 袁家强;;无证醉酒驾车肇事在交强险限额内保险公司不能免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静焕;;论题学法学的逻辑学反思[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庄汉;叶茂;;以司法改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从董必武对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8 杨耀华;;完善未成年人特别保护法律体系的反思[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9 刘瑞川;;建强内部制约机制 有效遏制司法腐败——关于构建法院内部惩防体系的调查与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动主义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报;2010年

3 陈刚;司法的“柔性”与“理性”美[N];莱芜日报;2010年

4 河南省获嘉县法院 郭盛永 史献梅;开通微博:推进阳光司法的新探索[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娄银生 本报通讯员 沈荷 孙彩萍;能动司法的活力之源[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汤维建;让司法的殿堂光明普照[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游伟;“保证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应成为共识[N];法制日报;2011年

8 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法院 金萍;延伸司法的“触角”[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游伟;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信春鹰;中国是否需要司法能动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本义与反思[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积讯;穿越历史[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黄先雄;司法谦抑论[D];湘潭大学;2007年

7 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1933-1939)[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的司法确定[D];山东大学;2009年

9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夫志;能动司法的争议及规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吴宝林;论能动司法的界限及实现[D];南京大学;2011年

3 冯婕;论能动司法的内涵与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周超;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动司法的合理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丹;论中国法院能动司法的利与弊[D];吉林大学;2012年

6 林感;司法能动主义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7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8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9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10 蔡丽敏;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1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51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