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律师之法律伦理思考——涉黑案件中的正义、道德、尊严之辩
发布时间:2020-01-31 00:39
【摘要】: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刑事辩护律师法律伦理研究的特殊语境,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具有侵犯法益的多层次性、侵害法益手段的残暴性、侵害法益认定的关联性等特点。律师制度是建立在保障人权基础上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关键一环,"打黑除恶"过程中律师危机的显现,凸现出法律正义与公众正义、角色道德与一般道德、被告人人格尊严与被害人人格尊严的冲突。其解决之道在于权利的让位,提高律师的职业伦理。
本文编号:2574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宇;;深层解读死刑制度 拓展刑事辩护视野[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8期
2 袁野,张培鸿;《刑法》第306条: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的尴尬[J];中国律师;2000年08期
3 王永杰;;论律师伪证罪的构成要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年02期
4 王吉文;刑事辩护律师的困境[J];律师世界;2003年09期
5 张燕生;;刑事改革30年回眸[J];法律与生活;2008年09期
6 李扬;刘湖平;;浅析《刑法》第306条之立法缺陷[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7 李国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区域性特征及防控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8 于克涛;;律师伪证罪:实体与程序的双向思考——对刑法306条的理论探索[J];温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李群主;;论“律师伪证罪”[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5期
10 徐家力;邹静;;不要让“律师伪证罪”成为紧箍咒[J];民主与法制;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青年学者 羽戈;死刑、民意及其他[N];东方早报;2011年
2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赵蕾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史雯 南方周末实习生 房硕 房珊珊;挪威不相信死刑[N];南方周末;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德华 通讯员 信欣欣;施杰:推动“醉驾”入罪[N];检察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2574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7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