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信访、闹访、缠访”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公众对司法的满意度并不高,法院面临执行难。另一方面司法能动性受到热捧,司法失去中立特质而向行政领域扩展,被要求或主动与行政权联盟,蔑视程序。强化调解、听从民意、案结了事以及社会效果等司法政治口号充斥在法官的内部管理措施中,找寻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途径成为当下的一个现实问题,但在具体途径的选择上不应动辄诉诸政治体制、司法环境等外部且宏观的途径,而应是依靠司法之内的“坚守”。这涉及到对司法公信力构成要素这一基础理论的理解,司法公信力是源于司法公正所形成的司法权威而在公众内心所产生的信任与服从,体现了一种司法为人们所尊重、认同的良好状态。其以司法公正为基础要素,包含客观维度(司法权威)和主观维度(公众信任)两方面,主客观两维度相互联系、统一。其中,司法公正形成司法权威,司法权威产生民众信任,由此司法公信力得以彰显。司法公正作为司法公信力的基础要素是因为公平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不断追求的远大理想,在具体司法公正路径选择上我们需强调法治以形式公正、程序公正、普遍公正为原初的价值追求,让人民群众首先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但在特殊情况下,应当允许实质公正、个案公正等因素的介入,用于矫正个案中可能发生的不公以及与情理的冲突。而司法权威作为司法公信力的客观维度是一种制度性权威和理性权威,主要来自于司法权力的权威、司法过程的权威以及司法程序的权威,其中司法过程的权威又包括法律规则的权威、司法主体的权威以及司法判决的权威。而民众信任既是司法公信力提升的客观表现,又是司法公信力得以维系的社会基础。民众对司法的尊重、服从与信赖作为司法公信力的主观维度,包含了法律信仰、司法民主以及司法监督的因子。以清晰简明的“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公众信任”三个维度,来诠释司法公信力的应有内涵,既兼顾了司法公信力与司法公正的内在关联,又从客观影响(司法权威)以及主观心态(公众认同)两个层面,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司法公信力必有的评价尺度。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正 司法权威 公众信任 司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选题意义9-11
- 二、研究现状11-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13-15
- (一)研究方法13
- (二)研究内容13-15
- 第一章 概念厘定:什么是司法公信力15-22
- 一、司法15-16
- 二、公信力16-18
- 三、司法公信力18
- 四、范畴分解:司法公信力的要素证成18-22
- (一)司法公正作为司法公信力基础要素的证成18-19
- (二)司法权威作为司法公信力客观要素的证成19-20
- (三)民众信任作为司法公信力主观要素的证成20-22
- 第二章 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的基础要素22-32
- 一、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22-27
- (一)实体公正23-24
- (二)程序公正24-25
- (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25-27
- 二、普遍公正与个案公正27-29
- 三、司法公正对于司法公信力构成而言的基础意义29-32
- (一)司法公正体现了司法的根本目的,是司法公信力得以成立的基础29
- (二)司法公正是司法权威得以形塑的客观基础29-30
- (三)司法公正是民众信任、信赖司法的社会根基30-32
- 第三章 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的客观要素32-41
- 一、司法权威探源32-34
- 二、司法权力的权威34-36
- 三、司法过程的权威36-38
- (一)法律规则的权威36
- (二)司法主体的权威36-37
- (三)司法判决的权威37-38
- 四、司法程序的权威38-41
- 第四章 公众信任:司法公信力的主观要素41-48
- 一、公众信任司法的本相41-42
- 二、公众信任司法的基本形式42-44
- (一)两造信任42-43
- (二)当事人之外的社会公众信任43-44
- 三、公众信任司法的重要意义44-48
- (一)法律信仰44-45
- (二)司法参与45-46
- (三)司法监督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一;提升司法公信力[J];今日浙江;2005年18期
2 龚丽萍;;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6年10期
3 王志刚;;法官要为提升司法公信力而努力[J];中国审判;2006年08期
4 李少平;;看得见的正义——论司法公信力建设[J];求是;2007年08期
5 吴坚定;;关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初步探讨[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12期
6 张书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7 龚廷泰;何晶;;司法公信力与良性司法[J];江海学刊;2009年02期
8 汪燕;;从选择性司法谈司法公信力的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9 唐坤;;制度视阈中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构[J];学习与实践;2009年12期
10 蔡志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司法公信力[J];求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从粗放到系统:论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的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陈有西;;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和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钟健生;肖建国;;量刑公正感“碎片化反应”及其解决之道——对刑事司法公信力生成的一个逆向性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刘玉民;王佳;;司法公信力建设的体系构架——兼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基础[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廖彦清;薛子裔;;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司法公信力重塑之道——从网络涉诉负面信息传播实证分析入手[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魏新;;溯源与解困:基于制度信任立场的司法公信力建设之思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匡敬武;;司法公信力探析——以基层法院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优先途径[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 肖杰;司法公信力缘于什么[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伟;“提高司法公信力从点滴做起”[N];法制日报;2012年
4 本报通讯员 盛茂;司法公信力是如何提升的[N];光明日报;2012年
5 刘宝权 史明箭;群众认可,才能提高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院长 李少平;以队伍建设为根本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N];天津日报;2012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岚;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路径探索[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齐锐;司法公信力建设是法院建设的最大价值[N];西部法制报;2012年
9 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我省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N];江苏法制报;2013年
10 记者 徐伟;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队伍建设[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2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马兆婧;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谭俊峰;司法公信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乾;论司法公信力[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秦川;论司法公信力[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进;司法公信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凤;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郭振芳;和谐社会视阈下司法公信力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齐云图;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明;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之晖;网络时代司法公信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施俊文;司法公信力视野下的判决书论证说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宋妍;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7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