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广东

发布时间:2017-04-06 16:17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5.28”法官虚假诉讼渎职系列案法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法官就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和捍卫者。因此,法官能否做到秉公司法、依法办案、自觉捍卫法律的尊严,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也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但是,有部分法官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丧失了对法治的理想和信念,为了一己私利,滥用人民赋予的司法审判权力,肆无忌惮地办理虚假诉讼案件,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广东省近年来发生的“5.28法官渎职系列案”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本文即以该系列案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谢某某等人渎职案为蓝本展开了探讨。文章以渎职犯罪的法学基础理论为依托,从渎职犯罪的主体、主观罪过、客体、客观行为、因果关系等方面将案件事实和法学理论相结合,对该案最终应认定为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对渎职犯罪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法官渎职犯罪的预防建议。本文的写作,旨在抛砖引玉,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能够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问题予以足够的关注,同时也期望能引起决策者对司法改革所急需配套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重视。
【关键词】:虚假诉讼 滥用职权 受贿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2;D9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案情回顾9-12
  • 1.1 基本案情9-10
  • 1.2 案件办理情况10
  • 1.3 争议焦点10-12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的法律分析12-31
  • 2.1 渎职犯罪的主体及本案共同犯罪的认定12-15
  • 2.1.1 本案副院长谢某某及庭长罗某的主体身份认定13
  • 2.1.2 本案中聘用制书记员钟某的主体身份认定13-14
  • 2.1.3 本案中无特殊身份的余某某、张某某的主体身份认定14-15
  • 2.2 本案渎职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分析15-19
  • 2.2.1 本案渎职犯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15-17
  • 2.2.2 本案渎职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17-19
  • 2.3 本案渎职犯罪结果要件的认定19-22
  • 2.3.1 渎职犯罪结果要件的表现形式20
  • 2.3.2 渎职犯罪造成经济损失的认定20
  • 2.3.3 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20-22
  • 2.3.4 本案仅应认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2
  • 2.4 本案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22-26
  • 2.4.1 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认定的难点23
  • 2.4.2 认定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的基本思路23-24
  • 2.4.3 本案渎职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必然因果关系24-26
  • 2.5 本案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界限26-28
  • 2.5.1 本案渎职行为的最终定性应为滥用职权罪26
  • 2.5.2 本案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辨析26-27
  • 2.5.3 本案滥用职权罪与民事枉法裁判罪的辨析27-28
  • 2.6 本案渎职犯罪中同时存在的受贿行为的法律适用28-31
  • 2.6.1 本案渎职犯罪与受贿罪不构成想象竞合和牵连关系28-29
  • 2.6.2 本案不应以一罪处断而应数罪并罚29-31
  • 第三章 本案引发的法律思考31-35
  • 3.1 渎职犯罪的立法完善建议31-33
  • 3.1.1 渎职犯罪主体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之必要性31-32
  • 3.1.2 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分别法条设立的科学性32
  • 3.1.3 应降低渎职犯罪入罪门槛并增加财产刑32-33
  • 3.2 基层法院管理机制的完善建议33-35
  • 3.2.1 基层法院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3-34
  • 3.2.2 基层法院管理机制的完善路径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梅;;虚假诉讼刑法规制思辨[J];学理论;2009年25期

2 李翡;;虚假诉讼行为探析与整治[J];法制与社会;2010年01期

3 尉兰琴;;试论虚假诉讼[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赵赤;李燕山;;论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J];江汉论坛;2010年02期

5 胡蓓;;论虚假诉讼的刑事可罚性及司法应对[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6 薛玮;;当前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件的认定与防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7 毕慧;;论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浙江学刊;2010年03期

8 范水清;;浅谈如何防范打击虚假诉讼[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1期

9 梁婷;;民事虚假诉讼现状及其规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郭亚琼;;浅议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小军 本报通讯员 陈海滨 舒沁;警惕虚假诉讼的欺诈[N];宁波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袁定波;修正刑法解决对虚假诉讼制裁问题[N];法制日报;2009年

3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 李霞;虚假诉讼现象亟待引起重视[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浙江 刑罚之剑指向虚假诉讼[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吴禄婵;虚假诉讼可能涉及十宗罪[N];文汇报;2010年

6 媒体评论员 刘英团;以刑事制裁应对“虚假诉讼”[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白龙 张烁;多管齐下严打虚假诉讼[N];人民日报;2010年

8 黄廷旺 纪明龙;虚假诉讼的成因与防范[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鲁晟;虚假诉讼:民事到刑事的嬗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10 记者 刘慧静 通讯员 蒲华峰;虚假诉讼 缘何愈演愈烈[N];舟山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虚假诉讼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谭慧;虚假诉讼成因与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许勤;从司法角度看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项卫兵;虚假诉讼行为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郝元元;民事虚假诉讼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王s

本文编号:289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89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