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新形势下的审判公开 ——以网络庭审直播为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11 16:08
  在现代诉讼中,审判公开是一项基本的诉讼原则,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且贯穿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舆论监督的兴起,民众对与司法对话的渴求以及传播技术和电子技术在审判公开过程的使用,电子卷宗、数字法庭、网上立案、QQ庭审……这些传播科技发展时代出现的新鲜词汇逐渐走入人民法院。电子屏幕公告系统、判决文书网上发布、网络庭审直播、电子诉讼卷宗查询系统等作为审判公开的新形式大力践行和宣传。其中尤以网络庭审直播所发展的历程最久,表现最为强势。但在中国的制度现实下,对公正审判的现实需求与有些喧宾夺主的舆论监督,其中的平衡甚为复杂。尽管从事和参与审判公开新形式的人们具有最善良和真诚的动机,并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然而,从司法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审判公开的复杂性似乎被人们所忽视。对此,本文通过检视我国既存的审判公开模式,藉由四个面向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审判公开的发展和路径,包括:一、法庭开放网络直播所涉的争议及国内外之现况,透过文献回顾,掌握美国、日本与德国的相关论争,并就法庭开放程度、播放主导、公开对象和效果等进行比较,归纳审判公开新形式可能面临的难题为何。二、从传播效果研究观察法庭开放网...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审判公开新形式的发展
        一、审判公开传统方式具体表现
        二、审判公开新形式的发展迅速
    第二节 审判公开新形式产生背景
        一、舆论监督的兴起与审判公开的现实需求
        二、司法改革的趋势与审判公开的制度改革
        三、传播科技的发展与审判公开的形式革新
    第三节 审判公开新形式对审判公开制度的挑战
第二章 审判公开新形式之比较研究
    第一节 庭审开放程度之比较——保守与革新
        一、庭审播放态度趋向不同
        二、庭审公开案件影响差异
    第二节 庭审播放主导之比较——法院或媒体
    第三节 庭审公开对象之比较——媒介之差别
        一、美国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待遇有别
        二、我国公开新形式对象选择更为宽容
        三、司法与民众之间互动仍在积极摸索
    第四节 庭审公开效果之比较——公开与公正
        一、对法庭内之“霍桑效应”——正当程序之争
        二、对公众(主要是网民)之影响——认知是否改变
        三、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之影响——公开衍生问题
第三章 新形势下审判公开的界限探析
    第一节 新形势下审判公开之定位
        一、审判公开的涵义定位
        二、审判公开的基础定位
        三、审判公开的价值定位
    第二节 审判公开的界限探索
        一、审判公开的案件范围
        二、审判公开的受众范围
    第三节 审判公开所涉权利之平衡
        一、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
        二、公正审判与新闻自由的平衡
第四章 新形势下审判公开的路径探析
    第一节 原则:当事人本位
    第二节 载体:选择更全面
        一、案件要避免双重选择
        二、程序公开也应当有度
    第三节 形式:多渠道沟通
    第四节 内容:良性的互动
        一、权力保障权利
        二、权利制约权力
        三、司法与民众良性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法困境与司法和谐之冲突与解构——以对司法程序利用率的法社会学分析为切入点[J]. 杨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公开审判制度调查报告[J].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康为民,尹鲁先.  法律适用. 2007(07)
[3]司法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民事诉讼为中心而展开的论述[J]. 汤维建,陈巍.  中国司法. 2007(02)
[4]庭审应该允许有选择性地直播——与贺卫方先生商榷[J]. 张泽涛.  法学. 2000(04)
[5]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J]. 肖建国.  法学研究. 1999(03)
[6]对电视直播庭审过程的异议[J]. 贺卫方.  中国律师. 1998(09)
[7]民事诉讼法的目的与司法的作用[J]. 竹下守夫,牟易,诚诿.  现代法学. 1997(03)

硕士论文
[1]公开审判制度研究[D]. 刘胜天.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29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29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