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司法解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克服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司法解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克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刑事立法语言往往抽象概括,含有大量的模糊概念,而刑事司法解释作为对刑事立法适用上的解释,是对其抽象模糊语言的具体和明确,因此,其语言应具有确定性,保证司法上的可操作性,这是司法解释统一解决审判及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这一任务的基本要求。然而,现行刑事司法解释中却仍然存在较多模糊语言,不禁令人反思司法解释的力度和效果。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刑事司法解释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原因、弊端,探讨克服这一缺陷的路径。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由三部分构成,共计约3.2万字。第一部分为刑事司法解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表现。文章首先探讨了法律语言的定义及其特征,并对语言学语境中的模糊性作出界定,指出模糊性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固有缺陷,法律语言无法追求完全的确定性。然后分别从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分析了刑事司法解释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并从认识论和思维学角度、语言符号学角度、法学角度对这种模糊性作出学理解释,指出模糊性不可避免的原因。最后对司法解释中本身存在的不必要的、不具有解释理据的模糊语言进行示例并分析其弊端,对这种模糊提出质疑。第二部分为模糊性与司法解释任务之背离。文章首先根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和198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相关规定,指出司法解释的任务即是统一解决审判及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保证法律具体适用的正确性和统一性。然后,据此提出司法解释任务对其语言的确定性要求,司法解释应当逻辑清晰,语义明确。最后指出确定性的两项具体标准:理解可能性和预测可能性,而且这两项标准要同时立足于普通民众和司法工作人员角度。第三部分为司法解释模糊性之克服及路径。该部分分别对解释中合理的模糊语言和不合理的模糊语言提出克服路径。对于合理的模糊语言,由于这是语言不可避免的情形,因此只能在实践中依靠法官的刑法解释权予以补救。文章分析了法官刑法解释权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约束机制的建议。对于不合理的模糊语言,文章分别从语言技术层面和专业保障层面提出克服路径。前者包括运用词义分析法进行解释、解释限制使用主观色彩浓厚的形容词和副词、堆积使用类义词以及对立法中的模糊概念作列举式量化。后者包括提高司法解释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提高司法解释制定的公开性和民主性。
【关键词】:司法解释 模糊性 确定性 解释任务 克服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D92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2
- 一、刑事司法解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表现12-26
- (一)法律语言的概念及特征12-15
- (二)语言学语境中模糊性的缘起与界定15-16
- (三)刑事司法解释语言模糊性的表现16-18
- (四)法律语言模糊性的学理解释18-22
- (五)司法解释中不合理的模糊语言22-26
- 二、模糊性与司法解释任务之背离26-30
- (一)司法解释的任务:解决具体适用26-27
- (二)司法解释任务对其语言的确定性要求27-28
- (三)司法解释语言确定性的判断标准28-30
- 三、司法解释模糊性之克服及路径30-39
- (一)对于合理的模糊:法官刑法解释权之补救30-33
- (二)对于不合理的模糊:语言和专业双层面保障33-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标纠纷案司法解释出台[J];当代法学;2003年01期
2 苏永生;司法解释权威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侯海元,尹健;我国司法解释中的问题及其解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钱列阳;对强奸罪最新司法解释的一点看法[J];中国律师;2003年08期
5 吕汇;关于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主体及越权解释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涛;略论我国司法解释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马松建;刑法司法解释主体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司法解释明年出台[J];中国审计;2004年06期
9 杨曙光,黄杰;司法解释的定位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蒋耀平;推进网间互联互通刑事司法解释出台[J];信息空间;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高;;关于学习贯彻“两高”司法解释(二) 应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的思考[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茂枝;胡雪辉;;对现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亟需修改[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光溪;;入世与我国法律同WTO协议的“调整适用”[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光溪;;入世与我国法律同WTO协议的“调整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5 张友苏;;从某个司法解释所联想到司法权的不当扩张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次立法”现象刍议[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范严生;张媛德;;简论方法发明的保护——兼析最高法司法解释第十七条[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顾长浩;;对《合同法》第286条司法解释的评析与思考[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8 张勇;;实际施工人诉权保护的法律误区——兼析法释(2004)14号司法解释第26条[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方刚;;我看《婚姻法》新司法解释[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10 李梅;;从新专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解释解读现有技术抗辩的新规定[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常志;刑事司法解释的四个问题[N];检察日报;2003年
2 汪治平 范三雪;司法解释的时效性[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记者 陈 冰;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工作的重点[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倪寿明;司法解释规范了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谁来“解释”司法解释[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王彦东 肖冬梅;诌议未决案中刑法司法解释的适用[N];北方法制报;2006年
7 张瑞强 游小兰;为司法解释活动“把脉”[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田雨 李谦锋;最高法:公民个人可直接建议立项司法解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魏小毛;最高法院首次统一制定司法解释立项计划[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10 记者 陈菲 崔清新 裘立华 张遥 王晓磊 杨金志;两高司法解释净化网络环境[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莉莉;我国民事司法解释的理论逻辑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季长龙;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法源地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李明和;司法解释认识论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蒋涛;罪刑法定下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能宝;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目标与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剪相发;论我国刑法司法解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璐;司法推理中的法官司法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洁;中国刑法司法解释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祝存红;现行刑法司法解释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5 王文定;司法解释问题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丁波;论刑法司法解释[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杜娟;刑法漏洞的填补与刑法司法解释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晓路;论我国的司法解释现状和完善建议[D];吉林大学;2010年
9 臧洪涛;我国司法解释的法理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蔡筱波;中国司法解释制度的法理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司法解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克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