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契约化改造
发布时间:2021-05-13 23:06
法院调解制度是一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理念的民事诉讼制度,其温和化解决纠纷的特点适应了中国人“厌讼”的传统心理,快速解决纠纷的能力也备受法官和当事人的青睐。法院调解制度曾经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法院调解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改革成为必然面对的选择。在改革方案上,学界和实务界争论颇多。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基本现状和历史渊源,指出了其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应当废除法院调解制度、建立诉讼和解制度的结论。文章分析了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的法理基础,并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诉讼和解制度。对构建我国的诉讼和解制度提出设想。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概论
一、法院调解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运行现状及缺陷性分析
四、改革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
第二章 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的法理基础
一、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历史基础
二、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现实基础
三、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价值基础
第三章 诉讼和解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英美法系的诉讼和解制度
二、大陆法系的诉讼和解制度
三、小结
第四章 我国诉讼和解制度构想
一、诉讼和解的基本原则
二、诉讼和解的基本制度
三、诉讼和解的具体程序
四、诉讼和解的相关制度
结语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本土移植[J]. 沈路峰,王建宏. 法制与社会. 2007(09)
[2]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J]. 张卫平. 中国法学. 2004(03)
[3]论诉讼契约的理论基础及性质[J]. 萨其荣桂. 前沿. 2004(02)
[4]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J]. 徐昕. 开放时代. 2003(03)
[5]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 熊跃敏. 比较法研究. 2003(02)
[6]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J]. 傅郁林. 法学研究. 2003(01)
[7]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比较研究[J]. 靳建丽. 中州学刊. 2002(02)
[8]公法契约的可能性[J]. 田中二郎,肖军. 行政法学研究. 2002(01)
[9]从国际诉讼和解动向看我国法院调解改革[J]. 宋朝武,刘小飞. 河北法学. 2001(06)
[10]和解制度在英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新发展[J]. 魏艳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05)
博士论文
[1]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 张嘉军.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4865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概论
一、法院调解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运行现状及缺陷性分析
四、改革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
第二章 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的法理基础
一、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历史基础
二、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现实基础
三、法院调解制度契约化改造价值基础
第三章 诉讼和解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英美法系的诉讼和解制度
二、大陆法系的诉讼和解制度
三、小结
第四章 我国诉讼和解制度构想
一、诉讼和解的基本原则
二、诉讼和解的基本制度
三、诉讼和解的具体程序
四、诉讼和解的相关制度
结语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本土移植[J]. 沈路峰,王建宏. 法制与社会. 2007(09)
[2]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J]. 张卫平. 中国法学. 2004(03)
[3]论诉讼契约的理论基础及性质[J]. 萨其荣桂. 前沿. 2004(02)
[4]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J]. 徐昕. 开放时代. 2003(03)
[5]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 熊跃敏. 比较法研究. 2003(02)
[6]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J]. 傅郁林. 法学研究. 2003(01)
[7]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比较研究[J]. 靳建丽. 中州学刊. 2002(02)
[8]公法契约的可能性[J]. 田中二郎,肖军. 行政法学研究. 2002(01)
[9]从国际诉讼和解动向看我国法院调解改革[J]. 宋朝武,刘小飞. 河北法学. 2001(06)
[10]和解制度在英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新发展[J]. 魏艳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1(05)
博士论文
[1]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 张嘉军.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18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