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类案类判视阈下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24 02:2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智能辅助裁判系统于各地法院落地生根,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案多人少"难题、提高了司法效率,而且在辅助法官办案的同时,也促进了法律的适用统一和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司法实践中类案类判目标的实现。而人工智能与司法裁判的结合尚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类案类判,规避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技术和相应规范,以保障司法智能化进程的法治化运行,就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章来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介质下的审判范式[J]. 叶胜男,李波. 人民司法. 2019(31)
[2]对“同案同判”的全面理解及其实现[J]. 吴叶乾,韩青松.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大数据分析:中国司法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报告[J]. 马超,于晓虹,何海波. 中国法律评论. 2016(04)
[4]对民事纠纷“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J]. 林莹. 中国检察官. 2014(04)
[5]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分析[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3(01)
[6]民事类案监督研究[J]. 许志鹏.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06)
[7]同案不同判原因及对策研究[J]. 崔剑平. 东方法学. 2012(04)
本文编号:3246162
【文章来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介质下的审判范式[J]. 叶胜男,李波. 人民司法. 2019(31)
[2]对“同案同判”的全面理解及其实现[J]. 吴叶乾,韩青松.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大数据分析:中国司法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报告[J]. 马超,于晓虹,何海波. 中国法律评论. 2016(04)
[4]对民事纠纷“同案不同判”的法律监督[J]. 林莹. 中国检察官. 2014(04)
[5]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分析[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3(01)
[6]民事类案监督研究[J]. 许志鹏.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06)
[7]同案不同判原因及对策研究[J]. 崔剑平. 东方法学. 2012(04)
本文编号:3246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24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