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中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国际法视野下的借鉴

发布时间:2017-05-03 05:15

  本文关键词:中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国际法视野下的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法院工作,尤其是对法官的政治、业务涵养及文化知识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支体现公正与效率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已然成为人民法院努力的方向。对于任何一种法律制度,只有当处于其中的人处于最好状态时,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在法官队伍中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精英型法官以应对现实紧迫的任务和新世纪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建设职业化法官队伍是奠定法制国家的坚实基础。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了法官职业化的目标,其中构建科学的法官遴选机制是一项尤为重要的议题。法官遴选制度作为法官职业化的“咽喉”,也可称作法官职业准入制度,它直接关乎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成败。尽快构建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法官遴选制度,已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它对于维护司法权威和公正以及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是大有裨益的。法官作为中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难想象:无论法律多么完美,一旦它掌握在一群毫无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人手里,其将无从实现,它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法官现代化对于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而要真正实现法官现代化,首先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官遴选制度来对法官的选拔事宜进行规范和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官遴选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弊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急需通过比较借鉴外国先进理念,对我国法官遴选制度进行创新。论文采用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法官遴选资格、选任的方式以及遴选程序几个方面对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剖析。首先对法官遴选制度的概念进行简要阐释,解析法官遴选制度的内在涵义,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之后,笔者分别分析了英美法系具有代表性国家和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法官遴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探讨,找寻到当今世界法官遴选制度的发展规律,同时与我国作深入对比,从而为完善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提供可供借鉴的国际法视角。最后,在分析了两大法系法官遴选制度的异同之后,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缺陷,我们可以从吸取这些国家的优点来改进我们的不足,这样我们的法官遴选制度才会进步,才能树立我国法律更高的权威。这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从比较借鉴中找到我们的不足,针对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目前尚存在的一系列缺陷,笔者试图对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构想。
【关键词】:法官遴选制度 法官职业化 国际法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一、写作缘起10
  • 二、研究的理论目标10-11
  • 三、主要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法官遴选制度的一般性理论12-17
  • 1.1 法官遴选制度的概念阐释与内容构成12-13
  • 1.1.1 法官遴选制度的概念阐释12-13
  • 1.1.2 法官遴选制度的构成内容13
  • 1.2 法官遴选制度改革的目标——法官职业化13-17
  • 1.2.1 法官职业化的定义13-14
  • 1.2.2 法官职业化的基本特征14-15
  • 1.2.3 法官职业化的价值15-17
  • 第二章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现状简介17-25
  • 2.1 我国法官的任职资格17-18
  • 2.2 我国法官的遴选程序18-20
  • 2.2.1 初任法官任职人选的公开选拔18-19
  • 2.2.2 初任法官之外的法官的选举和任命19-20
  • 2.3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现实困境和存在的问题20-23
  • 2.3.1 法官遴选资格方面20-21
  • 2.3.2 法官遴选程序方面21-23
  • 2.4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23-25
  • 第三章 外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基本概况及比较考察25-32
  • 3.1 英美法系的法官遴选制度25-28
  • 3.1.1 美国的法官遴选制度25-27
  • 3.1.2 英国的法官遴选制度27-28
  • 3.2 大陆法系的法官遴选制度28-31
  • 3.2.1 德国的法官遴选制度28-29
  • 3.2.2 日本法官遴选制度29-31
  • 3.3 法官遴选制度的总体规律和应然模式31-32
  • 第四章 改革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基本构想32-41
  • 4.1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探究32-34
  • 4.1.1 司法公正的落脚点在于法官独立32
  • 4.1.2 裁判权威树立的关键在于改革法官遴选制度来提高法官素质32-33
  • 4.1.3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决定了我国必须对法官遴选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33-34
  • 4.2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改革历经的步骤和应注意的因素34-37
  • 4.2.1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改革必经的步骤34-35
  • 4.2.2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改革过程中须注意的因素35-37
  • 4.3 完善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具体措施37-41
  • 4.3.1 提高任命法官的资格条件37-39
  • 4.3.2 建立健全法官遴选机制39-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薇;;两大法系法官遴选制度之考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2 柳战文;;论法官遴选制度改革[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中)[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关 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下)[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邓宁;关于完善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几点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6 魏瑶;法官遴选制度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陈文兴;詹素娟;;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之再优化[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8 王琦;;国外法官遴选制度的考察与借鉴——以美、英、德、法、日五国法官遴选制度为中心[J];法学论坛;2010年05期

9 甄树青;法官遴选制度比较研究[J];外国法译评;1999年04期

10 陈波;;法官遴选制度与司法能力建设——以两大法系法官遴选制度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纪念;李庵齐;;试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建构[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2 王飞;刘卉;;十年回首:对法官遴选制度的检视与修正——基于对东部地区基层青年法官司法能力的调查分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3 钟坚;;法官遴选制度的改革:从优秀资深律师中选任法官[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大力推进法官遴选制度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李芹;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袁定波;法院系统将建法官遴选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 林振通;域外法官遴选制度考察比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记者 王书林 通讯员 吴 华;乌鲁木齐落实法官遴选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宋建朝 付向波;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吴兢 陈永辉 王忠友;律师选调法官意义何在?[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王晨光;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官素质和法官遴选制度[N];法制日报;2001年

9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河南高院为全省法院进人把关[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陈海发邋冀天福;河南法官准入工作步入良性轨道[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米勇;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晨;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2 吕金汤;论法官遴选委员会的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满汝蔷;司改背景下基层法官遴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5年

4 宋强;中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国际法视野下的借鉴[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5 柳战文;论法官遴选制度改革[D];湘潭大学;2008年

6 平安辉;关于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曾洪波;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简论[D];湘潭大学;2005年

8 程海龙;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志斌;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王莹;法官遴选制度考察[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国际法视野下的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2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