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冲动性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发布时间:2021-10-14 06:31
目的:探讨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冲动性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和人生意义感在服刑人员自我宽恕与冲动性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artland宽恕量表、冲动性量表(BIS-11)、总体健康量表(GHQ-20)及人生意义感量表对292名服刑人员进行测查。结果: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r=-0.318,P<0.001)、冲动性(r=-0.235,P<0.001)显著负相关,与人生意义感显著正相关(r=0.183,P<0.001);心理健康与冲动性显著正相关(r=0.500,P<0.001),与人生意义感显著负相关(r=-0.378,P<0.001);人生意义感与冲动性显著负相关(r=-0.360,P<0.001)。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冲动性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总效应值=-0.269,P<0.001),心理健康在两者的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0.148,P<0.01);人生意义感对自我宽恕和冲动性的关系(B=0.086,t=-1.961,P<0.05)、心理健康与冲动性(B=-0.105,t=0.105,P<0.05),以...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2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介效应模型主要参数估计和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人际信任及冲动水平调查[J]. 李淑清,廖美玲,郑铭,叶馨,王晓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12)
[2]品行障碍青少年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 陈益专,唐海波,蒲唯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3]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目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王枫,钱艳,叶剑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8)
[4]大学生的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林琳,王晨旭,莫娟婵,杨洋,李慧生,贾绪计,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3)
[5]大学生媒体多任务在冲动性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J]. 宋玉婷,李丽,牛志民,梅松丽. 现代预防医学. 2017(21)
[6]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J]. 安静,黄悦勤,童永胜,李献云,杨甫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5)
[7]宽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meta分析[J]. 付伟,张绍波,李欣,韩毅初.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5)
[8]大学新生的人生意义与抑郁:交互效应与中介效应[J]. 朱海腾,姚小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4)
[9]男性监管服刑人员冲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东军,王丽娜,杨世昌,于毅.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5)
[10]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 罗艳红,蔡太生,李满林,唐鑫,陈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硕士论文
[1]高中生的自尊、宽恕对攻击行为的影响[D]. 张盈.天津师范大学 2017
[2]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及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D]. 宋珺.上海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35626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2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介效应模型主要参数估计和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人际信任及冲动水平调查[J]. 李淑清,廖美玲,郑铭,叶馨,王晓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12)
[2]品行障碍青少年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 陈益专,唐海波,蒲唯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3]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目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王枫,钱艳,叶剑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8)
[4]大学生的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林琳,王晨旭,莫娟婵,杨洋,李慧生,贾绪计,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3)
[5]大学生媒体多任务在冲动性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J]. 宋玉婷,李丽,牛志民,梅松丽. 现代预防医学. 2017(21)
[6]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J]. 安静,黄悦勤,童永胜,李献云,杨甫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5)
[7]宽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meta分析[J]. 付伟,张绍波,李欣,韩毅初.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5)
[8]大学新生的人生意义与抑郁:交互效应与中介效应[J]. 朱海腾,姚小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4)
[9]男性监管服刑人员冲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东军,王丽娜,杨世昌,于毅.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5)
[10]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 罗艳红,蔡太生,李满林,唐鑫,陈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硕士论文
[1]高中生的自尊、宽恕对攻击行为的影响[D]. 张盈.天津师范大学 2017
[2]大专生人生意义、生活目标及其与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D]. 宋珺.上海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35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3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