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律师会见权问题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21-10-17 18:28
  在民主法治和保障人权的大背景下,刑事诉讼中律师的“会见难”问题日益凸显。会见权是律师行使辩护权的基础,也是庭审中真正实现控辩“对抗式”审判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司法公正的一面镜子。尽管新修订的《律师法》对会见制度做了大幅度地改革,规定了律师仅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即有权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且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这极大地扫清了律师会见中的障碍,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然而,现实中实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律师会见“应然”与“实然”的尴尬窘境。侦查机关仍然以种种理由限制律师会见,很多地方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仍然必须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会见的内容、时间、次数都受到严格限制,而且会见的过程受侦查人员全程在场监督。作者通过实际走访调查,查阅大量的理论资料,采用比较法和价值分析等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律师会见难是由立法、观念、制度、机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理念上的迷失是根源,立法上的缺陷是最大的障碍,制度和机制的缺位同样严重制约着律师会见权的行使。要想彻底解决我国律师会见难的问题,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必须转变...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律师会见权的含义与价值
    (一) 律师会见权的含义
        1、律师会见权的概念、来源及本质
        2、律师会见权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二) 律师会见权的价值
        1、缓解犯罪嫌疑人的精神压力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
        2、纠正侦查方向
        3、制约侦查权以实现诉讼平衡
二、中国语境下律师会见权所处的困境
    (一) 会见前的障碍
        1、会见启动难
        2、会见需批准
    (二) 会见中的障碍
        1、会见的内容、时间、次数受限制
        2、会见受监督
    (三) 会见后的障碍
三、我国律师会见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理念上的迷失
        1、无罪推定理念
        2、程序正义理念
    (二) 立法上的缺陷
        1、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
        2、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手续
        3、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秘密性
    (三) 制度上的缺位
        1、内部制约的无效
        2、检察监督的乏力
        3、中立的裁判者缺席
四、解决律师会见难问题的对策
    (一) 转变执法人员的诉讼观念
    (二) 统一法律内部对律师会见权的规定
        1、解决法律间的冲突问题
        2、在《律师法》实施细则中完善第33条的规定
    (三) 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地位
        1、律师从审判辩护走向审前辩护的历史演进
        2、我国应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辩护权
    (四) 赋予律师侦查机关讯问时的在场权
    (五) 建立司法审查等救济制度
    (六) 将看守所从侦查机关中分离出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之实现[J]. 蔺琴玲.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2]会见权的中国困境与再改革[J]. 朱桐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论律师会见权[J]. 赵哲.  法制与社会. 2008(31)
[4]从《律师法》冲突中寻求“良方”[J]. 陈秋兰.  民主与法制. 2008(15)
[5]新《律师法》实施的几道“坎”[J]. 黎伟华.  民主与法制. 2008(11)
[6]律师会见权和阅卷权问题[J]. 李忠诚.  人民检察. 2008(07)
[7]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保障[J]. 聂京波,吴建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论律师会见权[J]. 张鹏飞.  中国司法. 2007(12)
[9]试论我国未决羁押场所的中立化[J]. 肖良平,吴海.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3)
[10]德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告人的保护[J]. 克劳斯·罗克辛,王世洲.  中外法学. 2007(01)



本文编号:3442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42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