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公证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0 11:31
  公证制度是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规范公证法律行为的公证赔偿制度是公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公证质量,提升公证公信力,维护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权益不可或缺。随着中国公证协会加入国际拉丁公证联盟和我国第一部公证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施行,公证赔偿首次以法律形式进入公证领域。公证赔偿指公证机构及其公证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因过错致公证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损害发生应承担赔偿的民事法律责任。但是,《公证法》仅就公证赔偿做了原则性框架规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国公证体制改革步伐,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证救济机制,建立完整与明确的公证赔偿制度,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公证赔偿的法律属性经历了从国家赔偿到民事赔偿的演变过程。公证执业过错而致的损害赔偿其民事赔偿性质应为专家民事责任。其归责原则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从公证自身的特点出发,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必须具备主体适格,公证人有过错,公证行为具有违法性并造成公证损害,公证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公证赔偿范围不能采用全面赔偿原则,而应当实行限定、合理赔偿原则。在公证实务中,首要的是明确公证机构独立的法律责任和公证人员相应...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公证赔偿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2.1 法国公证赔偿制度
    2.2 德国公证赔偿制度
    2.3 美国公证赔偿制度
    2.4 我国港澳台地区公证赔偿制度
        2.4.1 香港公证赔偿制度
        2.4.2 澳门公证赔偿制度
        2.4.3 台湾地区的公证赔偿制度
    2.5 我国公证赔偿制度的实践及总体评价
        2.5.1 我国公证赔偿制度的实践
        2.5.2 我国现行公证赔偿体系总体评价
第3章 公证赔偿法律属性之确定
    3.1 国家赔偿说与民事赔偿说之争
    3.2 公证民事赔偿性质之辨析
    3.3 公证民事赔偿性质之确立
第4章 公证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
    4.1 公证赔偿责任归责原则之选定
    4.2 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4.2.1 主体适格
        4.2.2 公证人必须有过错
        4.2.3 公证行为具有违法性并造成公证损害
        4.2.4 公证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5章 公证赔偿范围与责任实现
    5.1 公证赔偿范围之确定
    5.2 民事责任的免除
    5.3 公证赔偿的保障机制
        5.3.1 公证责任保险
        5.3.2 公证赔偿后备金
        5.3.3 个人执业保证金
    5.4 公证赔偿程序问题
        5.4.1 非诉讼程序
        5.4.2 诉讼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主持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J]. 汪和振,陈海滨.  法制与社会. 2007(08)
[2]我对委托公证人制度的考察[J]. 曾海燕.  中国公证. 2007(07)
[3]国外与台湾地区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J]. 王京.  中国司法. 2007(03)
[4]公证救济程序的重新建构[J]. 刘疆.  中国司法. 2006(04)
[5]中国公证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J]. 唐先锋.  社科纵横. 2006(02)
[6]我国公证赔偿管理体系的问题探讨[J]. 江涛.  中国司法. 2004(11)
[7]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证制度[J]. 王公义.  中国司法. 2004(10)
[8]论侵权行为违法性与过错之比较[J]. 黄颖.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3)
[9]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J]. 杨立新.  法律适用. 2004(07)
[10]公证人的法律责任[J]. 么世菊.  中国公证. 2004(04)

博士论文
[1]公证制度研究[D]. 蒋笃恒.中国政法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由遗嘱公证论公证责任制度[D]. 段晓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2]公证人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 李强.郑州大学 2006
[3]公证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 崔培山.山东大学 2006
[4]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公证制度的完善[D]. 金月蓉.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46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46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