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纠纷解决的空间之维——以个案中的社会空间变迁为核心

发布时间:2021-10-23 20:51
  通过一起乡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田野调查,发现村民对土地承包的意见分歧导致乡村内生秩序的分裂,即社会关系的部分紧张与瓦解。这意味着,土地作为自然-地理空间被以契约的形式介入了承包方和承租方不同的社会空间后,又被分裂的承包方两类不同的社会空间所制约,从而自然-地理空间被社会空间嵌入。其中,由于乡村权威的式微以及村委会解决不了纠纷,村民通过法律救济成为另一种空间的选择,这个过程是法律权威替代村庄权威的过程。这样一来,通过法院/法庭空间实现乡村纠纷的正义生产,成为村民的终极认知空间的价值追求。当代乡村社会空间不断与国家的制度空间交汇融合,是中国乡村转型的一个主要取向,也是进行乡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法治的前提及基础。总之,空间构成纠纷解决的一个维度,是纠纷解决的一个变量。 

【文章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2020,(01)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空间与纠纷解决:概念、理论与问题
二、T村的土地承包纠纷
三、权威、空间与纠纷的生成
四、空间分裂/生产与诉讼救济
    1.村落会议
    2.诉讼救济
五、空间中的道义、秩序与法律
六、代结语:通过正义实现“国家-社会”空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中的乡村纠纷[J]. 栗峥.  现代法学. 2013(01)
[2]何谓“空间”——一种来自城市社会学学科的思考[J]. 张品.  前沿. 2011(15)
[3]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J]. 潘泽泉.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1)
[4]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河南宋村法律实践的解读[J]. 董磊明,陈柏峰,聂良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5)
[5]另类空间[J]. M.福柯,王喆法.  世界哲学. 2006(06)
[6]物体位置与空间关系的心理表征[J]. 赵民涛.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7]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 郭星华,王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04(02)
[8]空间、力与社会[J]. 黄应贵.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9]习俗、权威与纠纷解决的场域——河北一村落的法律人类学考察[J]. 赵旭东.  社会学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453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53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