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重塑我国的检法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08 20:36
  司法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市场秩序,维护这一秩序要依靠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工作者。我国的检法两院一直在进行着内部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程序的改革等,但两院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检察官或法官在一些职权的行使中存在越权、权力行使不充分或缺乏相互可以制衡的牵制权力的现象,检法两院的权力只有在制衡的同时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检法两院首先应该明确和正确认识地方人大、行政机关和党委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增强本身的独立性,排除地方党政机关的不正当干涉,确立两院的宪政地位。其次,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者,应该通过本身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法律监督的独立地位,通过完善的独立监督体系,使得法官在审判时可以摈弃当地权力机关、党政机关的干涉,保障司法独立。无论是建立主诉检察官制度,还是建立专门的监督权行使机关(派出检察机关),目的均是为了将我国的检法关系重塑成为监督和制衡的关系。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重塑检法关系的意义
    1.1 重塑检法关系的理论意义
        1.1.1 权力制衡的需要
        1.1.2 公民权利保障的需要
    1.2 重塑检法关系的实践意义
        1.2.1 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1.2.2 保障司法审判独立
第二章 检法两院关系起源域外对比及历史考察
    2.1 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2.2 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2.3 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与特点
        2.3.1 我国检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3.2 我国现行检察制度的特点
        2.3.3 对我国现行检察权的正确定位与评析
第三章 我国检法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检法关系存在的问题
        3.1.1 检察院的职能与定位未得到实现
        3.1.2 监督权的履行应该由法律明文规定
        3.1.3 审判权与检察监督权存在矛盾
        3.1.4 检法两院之间存在“庸俗的部门关系”
    3.2 原因分析
        3.2.1 社会习惯与社会观念的影响
        3.2.2 体制原因
第四章 检法两院关系的改革措施
    4.1 确立检法两院的宪政地位,改善人大与党政机关的监督
        4.1.1 明确检法两院的宪政地位
        4.1.2 改善人大与党政机关的监督及措施
    4.2 改革司法体制使检法两院相协调发展
        4.2.1 改革法院体制行政化,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4.2.2 改革各检察机关之间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4.3 改善检法两院之间关系的措施
        4.3.1 检察院内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4.3.2 合理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
        4.3.3 设立派出检察机关
            4.3.3.1 派出检察机关的作用
            4.3.3.2 应该具备的条件
            4.3.3.3 派出检察机关与法院的关系及其性质
            4.3.3.4 派出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阶段与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的目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检察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前瞻[J]. 戴玉忠.  人民检察. 2007(15)
[2]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J]. 桂万先.  学术研究. 2007(06)
[3]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 豆庆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4]科学发展观与司法体制改革[J].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2006(06)
[5]关于“执行难”问题的思考[J]. 何志忠.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06(06)
[6]刑事诉讼权力(利)配置的原则[J]. 李蓉.  求索. 2006(05)
[7]审判委员会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J]. 黎军.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6(03)
[8]中国社会现实与司法制度改革[J]. 李彩红.  焦作大学学报. 2006(01)
[9]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J]. 卓泽渊.  理论前沿. 2006(02)
[10]论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实现[J]. 张宇晨,王璐.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2)



本文编号:3529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529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