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自我控制的团体训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6:34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美国犯罪学者迈克尔·高佛森(Gottfredson)与赫胥(Travis Hirschi)提出的“一般性犯罪理论”(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以往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和团体心理训练的理论与技能等,同时也结合了实践调查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下进行了本研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提高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的自我控制,包括在认知方面的改变和行为技能方面的掌握,同时证明团体训练这种方式在提高未成年劳教人员自我控制方面的可行性,进而为在司法系统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治提供些许可借鉴的经验。研究中首先对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的自我控制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在理论与实践支撑的基础上自己编制了一套以自我控制为主题的团体训练课程,对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进行了干预。最后通过对团体训练效果的评估,来检验研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设想。研究结果表明:(1)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在《自我控制量表》中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一般少年群体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即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的自我控制要低于一般少年群体;(2...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已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自我控制研究综述
2.1 自我控制的概念
2.1.1 国外学者们的界定
2.1.2 国内学者们的界定
2.2 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
2.2.1 自我控制的早期研究
2.2.2 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理论的发展研究
2.3 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
2.3.1 梅臣鲍姆(Meichenbaum)的自我指导训练方案
2.3.2 坎普(Camp)的发声思维训练方案
2.3.3 瑞内(Ronnen)的自我控制干预理论模型
2.3.4 国内研究
2.4 自我控制与不良行为的研究
2.4.1 理论研究
2.4.2 实证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被试选择
3.2.1 参加问卷调查的被试选择
3.2.2 参加团体训练的被试选择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
3.3.2 团体训练
3.3.3 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础
3.4 实验设计
3.5 团体心理训练效果评估
4 研究结果
4.1 未成年劳教人员自我控制现状
4.2 团体训练干预效果评估
4.2.1 定量评估
4.2.2 定性评估
5 分析与讨论
5.1 应用团体训练干预的原因
5.2 关于团体训练课程的讨论
5.2.1 每次团体训练的整体结构安排
5.2.2 具体训练方案的安排
5.3 关于团体训练效果的讨论
5.3.1 在《自我控制量表》上
5.3.2 在自我控制训练内容上
5.3.3 对自我控制团体的讨论
5.4 影响团体训练效果的有效因子
5.4.1 领导者
5.4.2 成员
5.4.3 团体特征
5.5 团体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5.6 关于监管场所对未成年犯自我控制矫治的建议
6 研究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效果评估访谈提纲
附录三 团体活动反馈表
附录四 团体训练方案设计线路图
附录五 团体训练方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述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冷热执行系统的关系[J]. 张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2]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探讨[J]. 陆雪瑶.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1)
[3]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 段晓英,黄慧.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11)
[4]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 段晓英,黄慧,王存文. 山东精神医学. 2006(03)
[5]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综述[J]. 姚丹,鲁晓静.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9)
[6]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 夏佑三. 中国司法. 2006(07)
[7]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 屈智勇,邹泓,段晓英. 青年研究. 2006(05)
[8]关于低自我控制与不良行为研究概述[J]. 徐宏图. 中国特殊教育. 2005(05)
[9]儿童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J]. 王桂平,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10]四种注意情境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J]. 杨丽珠,徐丽敏,王江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4)
硕士论文
[1]男性成年犯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团体干预研究[D]. 毛燕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 鲍立铣.华东师范大学 2003
[3]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D]. 徐璇.山东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92126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已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自我控制研究综述
2.1 自我控制的概念
2.1.1 国外学者们的界定
2.1.2 国内学者们的界定
2.2 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
2.2.1 自我控制的早期研究
2.2.2 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理论的发展研究
2.3 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
2.3.1 梅臣鲍姆(Meichenbaum)的自我指导训练方案
2.3.2 坎普(Camp)的发声思维训练方案
2.3.3 瑞内(Ronnen)的自我控制干预理论模型
2.3.4 国内研究
2.4 自我控制与不良行为的研究
2.4.1 理论研究
2.4.2 实证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被试选择
3.2.1 参加问卷调查的被试选择
3.2.2 参加团体训练的被试选择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问卷
3.3.2 团体训练
3.3.3 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础
3.4 实验设计
3.5 团体心理训练效果评估
4 研究结果
4.1 未成年劳教人员自我控制现状
4.2 团体训练干预效果评估
4.2.1 定量评估
4.2.2 定性评估
5 分析与讨论
5.1 应用团体训练干预的原因
5.2 关于团体训练课程的讨论
5.2.1 每次团体训练的整体结构安排
5.2.2 具体训练方案的安排
5.3 关于团体训练效果的讨论
5.3.1 在《自我控制量表》上
5.3.2 在自我控制训练内容上
5.3.3 对自我控制团体的讨论
5.4 影响团体训练效果的有效因子
5.4.1 领导者
5.4.2 成员
5.4.3 团体特征
5.5 团体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5.6 关于监管场所对未成年犯自我控制矫治的建议
6 研究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效果评估访谈提纲
附录三 团体活动反馈表
附录四 团体训练方案设计线路图
附录五 团体训练方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述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冷热执行系统的关系[J]. 张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2]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探讨[J]. 陆雪瑶.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1)
[3]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 段晓英,黄慧.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11)
[4]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 段晓英,黄慧,王存文. 山东精神医学. 2006(03)
[5]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综述[J]. 姚丹,鲁晓静.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09)
[6]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 夏佑三. 中国司法. 2006(07)
[7]自我控制、价值观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 屈智勇,邹泓,段晓英. 青年研究. 2006(05)
[8]关于低自我控制与不良行为研究概述[J]. 徐宏图. 中国特殊教育. 2005(05)
[9]儿童自我控制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J]. 王桂平,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10]四种注意情境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J]. 杨丽珠,徐丽敏,王江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4)
硕士论文
[1]男性成年犯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团体干预研究[D]. 毛燕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 鲍立铣.华东师范大学 2003
[3]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D]. 徐璇.山东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592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59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