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宪政基础与法律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02-09 04:5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创新形式。文章从我国宪政的价值和目标出发,论证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宪政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的分析,指出其对宪政实践的推动作用。在深入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对逐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进行评估和考量,有助于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推动检察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发展和理论完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检察权在实践中与宪政之冲突分析;从检察权在实践中与宪政冲突的角度,论述了设置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人民监督员制度通过对检察权的监督和制约,回答了“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个一直难解的命题。保证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第二部分为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中实践价值的考证;将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分析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践中的积极宪政作用。通过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践,表明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契合宪政的原理,体现了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基本理论。另外,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践行宪政的创新方式,是公民宪法权利在监督检察权中的体现、是弥补基本法权利救济制度缺陷的创新、是预防司法专断和促进司法独立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为构建人民监督...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检察权在实践中与宪政之冲突
    (一) 检察权不当行使对人权的侵犯
        1. 公诉部门的不起诉、不抗诉导致不当的“财诉交易”
        2. 批捕部门的批捕权的滥用
    (二) 自侦权行使的受干预性强
    (三) 对检察权的监督不足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一) 人民监督员制度契合宪政的原理和要求
        1. 契合政治民主的内在需要
        2. 契合法治原则的重要内涵
        3. 契合保障人权的本质要求
    (二)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践行宪政的创新方式
        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民宪法权利在监督检察权中的体现
        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弥补基本权利救济制度缺陷的创新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预防司法专断和促进司法独立的有效途径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体系构建
    (一)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定位
        1. 人民监督员制度应该发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外部监督机制
        2.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应属于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
    (二)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与检察内部监督、人大监督的关系处理
        1.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与检察内部监督并行不悖,不可偏废
        2.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是人大监督的有益补充,不能混同
    (三)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制度完善
        1.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2. 人民监督员的管理与权利保障
        3. 人民监督员的任用体制
    (四)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
        1.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入宪的思考
        2.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
        3.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决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基础[J]. 莫纪宏.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9(01)
[2]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比较分析与实践评价——以域外公众参与检察权的一般特征为参照[J]. 忻佩燕.  中国司法. 2008(05)
[3]人民监督员制度功效探究[J]. 徐碧琼.  人民检察. 2008(05)
[4]日本检察审查会的启示——兼论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J]. 罗永红.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4)
[5]人民监督员制度价值探讨与完善[J]. 陈传启.  行政与法. 2007(06)
[6]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质疑[J]. 周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刍议[J]. 卞建林,田心则.  人民检察. 2006(15)
[8]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相关程序之设想[J]. 陈为钢,张少林.  法学. 2006(06)
[9]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与完善[J]. 孟红,崔小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J]. 史文军,蔡丛桦.  滁州学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616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16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