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约》与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对接
发布时间:2022-02-20 08:52
《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的出台预示着全球商事纠纷解决制度的一次重大革新。《新加坡公约》《纽约公约》和《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这三部公约将会建构起调解、仲裁、判决的全球执行框架。我国加入《新加坡公约》后将会面对的最大的软肋便是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缺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商事调解制度,顺利落实《新加坡公约》,我国宜采取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最高人民法院需积极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做好《新加坡公约》的适配工作。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做好公约项下的和解协议的审查、公约的明示保留和利用"一带一路"典型案例制度。通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达成公约在我国的初步适用。第二步则是通过加入《新加坡公约》倒逼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建设。依靠第一步所积累下的经验教训,最终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紧跟世界潮流的中国的商事调解制度。虽然《新加坡公约》会带来某些挑战,但是加入公约可以发展我国的商事调解制度,最终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增添助力。
【文章来源】:法治社会. 2020,(03)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新加坡公约》适用的范围及其特征
(一)适用范围
(二)和解协议的特征
二、现行国内法对执行《新加坡公约》的不足
(一)表现原因:审查和执行制度的缺位
(二)深层原因:现行商业调解制度建设的乏力
三、解决方案
(一)做好《新加坡公约》的短期适配
1. 审查机关
2. 审查模式
3. 执行问题
(二)加快制定商业调解法律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公约》与中国商事调解——与《纽约公约》《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相比较[J]. 温先涛. 中国法律评论. 2019(01)
[2]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J]. 廖永安,王聪. 人民调解. 2019(01)
[3]中国调解的未来:困境、机遇与发展方向[J]. 邓春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商事调解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 廖永安,段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域外调解制度发展趋势述评[J]. 齐树洁,许林波. 人民司法(应用). 2018(01)
[6]民国时期法院民事调解制度实施状况实证研究[J]. 侯欣一.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7]论我国调解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廖永安,刘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8]法院调解优先之忧思[J]. 刘练军. 浙江学刊. 2013(01)
[9]商事调解的域外发展及其借鉴意义[J]. 齐树洁,李叶丹.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11(02)
[10]人民调解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制度改进[J]. 高翔.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论中国商事调解制度之构建[D]. 穆子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34697
【文章来源】:法治社会. 2020,(03)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新加坡公约》适用的范围及其特征
(一)适用范围
(二)和解协议的特征
二、现行国内法对执行《新加坡公约》的不足
(一)表现原因:审查和执行制度的缺位
(二)深层原因:现行商业调解制度建设的乏力
三、解决方案
(一)做好《新加坡公约》的短期适配
1. 审查机关
2. 审查模式
3. 执行问题
(二)加快制定商业调解法律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公约》与中国商事调解——与《纽约公约》《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相比较[J]. 温先涛. 中国法律评论. 2019(01)
[2]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J]. 廖永安,王聪. 人民调解. 2019(01)
[3]中国调解的未来:困境、机遇与发展方向[J]. 邓春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商事调解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 廖永安,段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域外调解制度发展趋势述评[J]. 齐树洁,许林波. 人民司法(应用). 2018(01)
[6]民国时期法院民事调解制度实施状况实证研究[J]. 侯欣一.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7]论我国调解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廖永安,刘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8]法院调解优先之忧思[J]. 刘练军. 浙江学刊. 2013(01)
[9]商事调解的域外发展及其借鉴意义[J]. 齐树洁,李叶丹.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11(02)
[10]人民调解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制度改进[J]. 高翔.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论中国商事调解制度之构建[D]. 穆子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34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3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