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相衔接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21 18:46
  人民调解制度自确立以来,由于法律定位比较模糊,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导致其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社会公信力不足,实践中解决纠纷的作用十分有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间纠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主体、内容和纠纷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数量更是逐年增加,如果经人民调解的纠纷都还要通过诉讼重新解决,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就要求必须解决好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定位和法律效力问题,保证与诉讼程序顺利衔接,确实达到其将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宗旨。 目前,有关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定位,有“证据说”、“合同说”、“司法审查模式说”三种。本文从人民调解的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司法审查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为人民调解的改革和发展探寻可行之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可行性和所实现的价值目标:效益、公正、安定与和谐,并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两者衔接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应采用“司法审查模式说”,即指调解协议经法院审查认可后赋予强制执行力,从而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以法律效力,保证与诉讼程序顺利衔接,切实提高在实践中解决纠纷的作用。...

【文章页数】:4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人民调解制度内容和功能
    (一) 人民调解的概念及法律地位
    (二) 人民调解协议赋予法律效力的必要性和意义
        1、形势发展的需要
        2、确立人民调解法律地位的需要
        3、人民法院公正审理相关案件的需要
        4、建立良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需要
二、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探索模式
    (一) 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模式概述
        1、法院审查制模式剖析
        2. 同说模式剖析
        3、证据说模式剖析
    (二) 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模式分析
        1、人民调解协议与证据
        2、人民调解协议与民事合同
        3、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
三、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程序衔接的理论分析
    (一) 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1、两者的共同点
        2、两者的区别
    (二) 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程序衔接的价值目标
        1、实现纠纷解决的效益性
        2、实现纠纷解决的正义性
        3、满足社会安定与和谐的要求
四、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实效分析
    (一) 世界范围内民间纠纷解决方式的法律效力
        1、美国的区域性民间调解
        2、我国台湾地区的乡镇市调解
        3、挪威的区域调解
    (二) 人民调解协议与诉讼程序衔接是现实的需要
    (三) 人民调解协议赋予法律效力提高了当事人的履约率
五、人民调解的改革与发展
    (一) 建立人民法院审查程序
    (二) 进行人民调解的立法
    (三) 加快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
    (四) 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待遇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767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767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5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