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策略性司法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法官策略性司法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论中外,法官都被寄予了厚望,法官在应然的范围内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在实然的范围内手握着重要的权力。然而虽然受到各类程序和职业道德等多重规范的限制,法官在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时却并不一定符合人们的预期,这诸多的限制也往往因矛盾突出而显得庞杂。实际上,中国的很多法官们更加热衷于操作法条而不是遵循法条,这个操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这样的行为也就带有着策略性的特征。但在不同的案件中,法官的博弈参与程度是不同的,也因此他们的策略性行为也就存在着强弱多寡、上下内外之分。不过虽然法官的策略性司法行为多与现行法制体系、司法精神有龃龉,却也“亦正亦邪”,有时反而更能实现公平正义;尽管受到了国家条条禁令的限制,却依然生命力顽强、在各地频频出现。那么对于司法过程中法官行为的策略化,若不是将其简单地定义成一种错误,而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或许才能彻底捋清其存在的现实原因及意义,也才能提出规制之法。若是如此,对其现实功能的解读,也就不能用简单的非黑即白的方式来下判断,而对它存在的反思或许正可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通过对法官司法行为策略化的现象分析,在了解和总结策略性司法行为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众多的法官面临着四大困境,也就是——职业困境、执业困境、能力困境以及思维困境,这或许意味着司法行为策略化出现的原因与社会转型和法治建设有着密切地联系。以整个法官行业的生态作为分析对象,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着手研究,可以发现国家机器、社会民众、舶来的司法理念与规范、本土的司法需求和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作用下,法官职业发展的举步维艰、面临着职业困境。若着眼于司法成本与司法资源的对应程度以及使用效率,采取中观的视角切入分析,仔细研究各种各类资源在法官作为之下如何分配和使用、资源的短缺如何消除和弥补,即可得出案件办理过程中法官作为的限度和效益,进而可以发现执业困境。再从法官对具体个案司法需求的满足状况这个方向探究,采用微观的视角分析法官职业素养的培养、案件复杂性的增加,与法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发现法官的能力困境。最后将视角锁定在法官个人身上、从个体的视角切入分析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理想的法律思维模式之间的重合与分离,并探求其原因和影响,又可看到不少法官已陷于思维困境。法官策略性司法行为已成为阻碍司法进步的一大难题,而破解之法则需追根溯源、理清脉络,从现实出发逐步建立、改革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进而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稳步前进。那么这无疑就要对司法权进行合理定位,并根据社会现实条件统筹考虑司法权行使的谦抑性与策略性,在坚持审判庭业务分工与监督的走向基础上,逐步分解和弱化外部因素对法官的影响,并构建和完善审判咨询机制以增强法官解决案件的能力,而核心工作还在于修正异化的法官思维模式。若要完成这些,就必须整合多种力量分进合击、破除障碍,进而推动法治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关键词】:策略性司法行为 法官困境 法官行为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3
- (一) 为什么研究策略性司法行为10-12
- (二) 实证调研的方式与过程12-13
- 一、何为策略性司法行为13-19
- (一) 法官司法行为的特殊表现及其策略化倾向13-16
- (二) 策略性司法行为的概念16-19
- 二、策略性司法行为的诱因、特征和功能19-33
- (一) 策略性司法行为的诱因19-25
- (二) 策略性司法行为的特征25-31
- (三) 策略性司法行为的现实功能31-33
- 三、策略性司法行为反映出法官所面临的困境33-43
- (一) 职业困境:司法谦抑难以满足社会期待33-36
- (二) 执业困境:司法资源的短缺掣肘法官审判36-38
- (三) 能力困境:法官有限业务水平面临无穷复杂案件38-40
- (四) 思维困境:法官维持自我保护与完成裁判的微妙平衡40-43
- 四、法官策略性司法行为如何规制43-53
- (一) 司法权行使的谦抑性与策略性43-46
- (二) 审判庭业务分工与监督的走向46-48
- (三) 案件审判咨询机制的建构48-51
- (四) 法官异化的同质思维之修正51-53
- 五、余论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谢辞58-59
- 附件二: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俊;尊重司法的个性[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2 朱应平;满意是衡量司法的至上标准吗[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理性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危害、成因与解决途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谭世贵;李建波;;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J];时代法学;2007年04期
6 孙海华;;改变司法行政化 法官才能正常化[J];吉林人大工作;2008年05期
7 杨涛;;2008年法治在司法与民意纠缠中跋涉前进[J];人大研究;2009年04期
8 任永安;;论司法行政化及其解决之道[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左春和;;司法的本真[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5期
10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天昊;;论“司法和谐”的实现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张文双;;关于执行工作改革的若干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入推进公正司法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司法改革有赖地方实践与顶层推动[N];广州日报;2013年
3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谢澍;面对新媒体,,司法需质变[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朱昌俊;破案率排名应废,更需去司法行政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游伟;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消除司法行政化[N];法制日报;2014年
6 戴玉伟;关于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N];人民代表报;2002年
7 ;学术视野下的司法能力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志灵;院长审案和法官审案区别何在[N];东方早报;2007年
9 陈灿平;司法本学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司法改革价值转向:从独立到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颖;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畅;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张羽;“传媒审判”的法理学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寇博谭;论我国的法官员额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苗泽一;法官工作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沈彦彬;论人大个案监督[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刘双;论中国司法行政化的法律规制措施[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刘竞;人民法院司法去行政化改革的法律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丁扬;司改之殇—中国法官精英化的困境[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宋旭;信任重构:当代中国国情下的审判权运行模式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法官策略性司法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981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