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知识产权案件纠纷日益增多,现有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不利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作用,知识产权审判体制面临着向专业化道路转型的问题。域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走向了专业化、专门化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道路。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建立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机构的浪潮。我国作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然而却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严重影响着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国务院在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的战略措施中首次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后,知识产权法院经历了数年的酝酿,终于在2014年发展成为现实。但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还处在探索时期,三个知识产权法院也显然难以满足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需要,未来我国必然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对知识产权形成一种专业化、专门化的司法保护。本文围绕着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如何构建我国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这条主线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文章在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从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发展历程方面引出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构建研究的目的。正文第一部分是分析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审判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三审分立”模式和“三审合一”模式的问题,从反面论述为什么要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面论述我国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产权法院体系,不仅对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备了构建的现实条件;第三部分介绍了学界对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设的一些设想,阐述了什么是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构建存在哪些模式;第四部分首先提出我国应当采取独立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模式,其次对这种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这部分是整篇文章的一个核心和创新点。在结合我国北、上、广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和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经验,大胆提出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具体建议,表明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院体系 构建研究 知识产权审判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D9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3
- 一、研究背景10
- 二、文献综述与回顾10-12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12-13
- 第一章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审判模式存在的问题13-20
- 第一节 “三审分立”审判模式存在的问题13-16
- 一、“三审分立”模式下难以形成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性13-14
- 二、“三审分立”模式下难以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端14
- 三、多头管理和程序冲突问题导致审判效率的低下14-15
- 四、“三审分立”模式下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15-16
- 第二节 “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存在的问题16-20
- 一、知识产权审判庭负担加重,难以实现审判公正与效率的平衡16-17
- 二、各地区无统一模式,难以在全国普遍适用17-18
- 三、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撑18-20
-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30
-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20-26
- 一、知识产权法院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20-21
- 二、知识产权法院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21-23
- 三、知识产权法院的构建,有助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体系23-24
- 四、知识产权法院的构建,有助于提高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形象24-26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分析26-30
- 一、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26-27
- 二、现实条件的逐步完备27-29
- 三、以往经验的累积与借鉴29-30
-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30-41
- 第一节 独立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模式30-35
- 一、独立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梗概30-32
- 二、独立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模式的优与劣32-35
-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体系模式35-39
- 一、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体系梗概35-37
- 二、上诉法院体系模式的优与劣37-39
- 第三节 专利、商标上诉法院体系模式—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为例39-41
- 第四章 我国独立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模式的构建41-56
- 第一节 独立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架构41-45
- 一、体系构建的原则41-44
- 二、体系架构44-45
- 第二节 法院管辖制度的确立45-49
- 一、地域管辖制度45-48
- 二、案件管辖制度48-49
- 第三节 法院内部组织结构的规划49-56
- 一、法院内部机构的设置50-52
- 二、法官的遴选机制52-54
- 三、专家陪审员制度的引入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后记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柏华;冯智勇;;评述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就对华产品“特保”第一案的判决[J];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04期
2 陈杭平;;历史、程序、组织——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制度之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5期
3 ;美国医改法案获上诉法院支持[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年07期
4 丹宁勋爵;;法官的使命[J];法制资讯;2012年01期
5 ;“德衡律师”胜诉美国纽约州上诉法院[J];中国律师;2013年02期
6 姜晓娟;受理上诉法庭判Napster延长停业[J];出版参考;2002年10期
7 ;美联邦上诉法院裁定阿根廷央行财产受“央行豁免”保护[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9期
8 杨秀芝;;酒后干活受伤雇主也要赔偿[J];工会博览;2012年11期
9 于秀艳;英国的司法先例原则[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10 杨杰辉;;上诉法院直接变更罪名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荣新;;消逝的权力——对英国上议院刑事上诉管辖权的回顾与思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立平;肖扬会见圭亚那上诉法院代院长[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豫川;基金董事长毋须独立人士担任[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恕非;究竟谁赢得了重大胜利?[N];中国经营报;2001年
4 王银胜;肖扬会见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华莱士[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坦桑尼亚首席大法官 奥古斯蒂诺·拉马扎尼 译者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林娜;让法院成为撬动法治世界的支点[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苑宣;美国政府必须管制汽车排放二氧化碳[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陈永辉;肖扬会见圭亚那上诉法院代院长辛格一行[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记者 杜静 王丰丰;美法院裁定:医改法案关键条款违宪[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宋志坤;VoIP不属传统业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余瀛波;肖扬会见圭亚那上诉法院代院长[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超;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制度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温定军;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构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3 李学辉;关于建立我国统一知识产权上诉法院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士宇;美国刑事上诉程序无害错误研究及借鉴[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5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