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17:16

  本文关键词: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间调解是中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历史上发挥着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近现代国家建构中,传统的民间调解在国家权力向社会各方面的渗透中逐渐被边缘化,但是近些年来它的发展出现转机。一方面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调解作为“东方经验”被西方国家接纳和吸收,并成为西方国家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中国正式迈入法治化的进程,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纠纷变得多而复杂,司法并不能垄断所有纠纷解决,因而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组成部分的“民间调解”出现复苏。文章通过对农村民间调解的研究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重新审视和思考农村民间调解合理性,弄清其能成为古代农村主要纠纷解决方式的原因,以及当代农民选择民间调解的理由;二是为农村民间调解正名,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民间调解不是农村法治的阻碍,反而会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农村法治的重要补充;三是在肯定农村民间调解合理性的基础上,找出其发展瓶颈,并探索发展出路。为了提高论述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文章充分运用了历史分析、文献回顾、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使文章结构看起来更加严谨、科学。文章的逻辑结构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农村民间调解制度的概述,对农村民间调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精细地分析了其特征,梳理了其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描述了其发展现状,为后三部分分析做好知识铺垫。第二部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古今农村民间调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对农村民间调解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肯定。第三部分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分析农村民间调解的发展困境,并宏观地分析了造成农村民间调解发展困境的原因。第四部分阐述了对当代农村民间调解发展的认识。在当代农村民间调解应坚持的原则、运行的机制以及与司法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宏观地概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对农村民间调解价值意义以及其发展出路的探索,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文章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一是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并对民间调解的问卷进行整理,还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将全国民间调解的发展状况做了整体上的统计,定性研究与定量结合,探索其在农村中的发展趋势;二是打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以法学研究为主线,对传统村庄的社会调查情况,从多个方面剖析农村民间调解,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经度,理顺民间调解的历史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在横向的纬度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个层次分析古近现代民间调解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其在现代碰到的困境及原因;三是本选题在明确民间调解在农村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根据农村的司法运行状况以及农村自身的特点,提出当代农村民间调解合理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 民间调解 纠纷解决 法治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序言8-11
  • (一)选题意义及主要解决的问题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一、农村民间调解概述11-24
  • (一)农村民间调解的概念与历史概况11-17
  • (二)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现状17-24
  • 二、农村民间调解存在的合理性24-32
  • (一)传统农村民间调解存在的合理性24-27
  • (二)当代农村民间调解存在的合理性27-32
  • 三、农村民间调解的困境32-40
  • (一)调解范围和作用的局限性32-35
  • (二)调解运行机制的变化35-38
  • (三)政策推行与农村现实的差距38-40
  • 四、造成当代农村民间调解困境的原因40-52
  • (一)农村权力格局的变动40-43
  • (二)法律的近现代化转型43-47
  • (三)法意与人情关系的消长47-49
  • (四)农村熟人社会的弱化49-52
  • 五、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发展出路52-60
  • (一)当代农村民间调解应坚持的原则52-55
  • (二)完善农村民间调解运行机制55-57
  • (三)正确处理农村民间调解与司法的关系57-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6
  • 后记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连保;;民间调解的困境和出路探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吴博;陈卓雅;;域外民间调解对我国民间调解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3 韩良良;;民间调解制度调查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刘行玉;夏洪政;;传统民间调解的特点与社会基础[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4期

5 孙顺发;;权威诉求与农村民间调解[J];湖南农机;2010年09期

6 林见春;;民间调解:传统机制的现代表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玉琴;德吉卓嘎;袁野;;藏族民间调解的脉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郝洪斌;闫宝龙;;民间调解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进及其借鉴意义[J];东岳论丛;2012年03期

9 曹q纯;;民间调解的实证研究[J];天府新论;2012年04期

10 ;凶杀案能否以民间调解方式解决[J];中国律师;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福华;;农村法治与民间调解的走向[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立纲;“民间调解”调出一片和谐[N];辽宁日报;2008年

2 张春萍;诉讼与民间调解的制度比较[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徐冉;民间调解在解决小额纠纷中的独特价值[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李红;浅谈民间调解与诉讼[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丁亚鹏;民间调解组织期盼扶持[N];新华日报;2008年

6 曾诚 高春花;南雄民间调解助推社会发展[N];韶关日报;2009年

7 记者 江山 姚晓娜;石家庄民间调解:管家长里短也管社会热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马秀芬 分社;循化 充分发挥县乡村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N];青海日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邓正彬 邱俊荣 李金阳 本报记者 林培;罗桥,民间调解“持照”上门[N];新华日报;2012年

10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 田仲秋 陈金华;民间调解须合法 签订协议要谨慎[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伟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许敏歌;论当代中国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战芳;论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塑[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王红超;论民间调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郎卉;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6 张辉;黔东南苗族村寨民间调解制度个案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刘智彪;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间调解[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连峰;清代民间调解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马彦逢;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调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杨世超;我国当代民间调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75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