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当代我国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07:07

  本文关键词:当代我国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具有双重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树立起司法权威,还要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司法具有公信力,才能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同时,司法具有公信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前提,因此,研究当今我国司法公信力现状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司法公信力问题不仅有利于实现法的价值,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对法律的信仰,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前提和基础;从理论的角度来讲,研究司法公信力更有助于总结司法体制改革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和政治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有助于树立司法权威,有助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为重构司法公信力和树立司法权威,使司法职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研究司法公信力问题是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的实践界都无法避免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也是笔者选择此课题的意义所在。 然而,虽然我国近三十年的司法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的司法公信力的状况却一直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司法体制上的弊端、法官裁判不公、司法腐败、诉讼效率低、不尊重人权等等现象,再加上近些年出现的“赵作海案”等冤假错案的风波,不仅使得公众失去了对司法的信赖和尊重,并且严重阻挡了司法改革前进的脚步。 本文以社会诚信体系的崩溃和社会转型期下的司法公信力不足为主要背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条件,广阔的法社会学和法史学为角度,充分运用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司法公信力的相关概念为切入点,阐述司法公信力的性质和功能,分析支撑司法公信力的构成性要素,进而从现实状况出发,分析我国司法运行中的司法公信力不足现象,并且在深层次上展开对其历史因素分析和现实因素分析,对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构建途径和方法。 全文共四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关于司法公信力问题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本课题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司法公信力相关理论概述。这部分界定了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并且对司法公信力的双向性质、五个构成要素以及司法公信力所具备的功能进行了独特分析。 第三部分,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这部分通过剖析当前中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通过对目前行政干预导致司法地方化、媒体的不良监督、司法公开程度不够、法官素质低、法治文化的缺失和人本主义思想的缺失等方面的探讨,并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从而为找到一条理性的、实用的司法公信力提升道路做了铺垫。 第四部分,构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途径。该部分重点分析提升我国司法的公信力,必须要从倡导司法独立、完善司法的监督、提高司法的透明指数、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及切实地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等六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关键词】:司法 司法公信力 司法权威 司法独立 法治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13-14
  • 第2章 司法公信力相关理论概述14-24
  • 2.1 司法公信力的界定14-17
  • 2.1.1 司法14
  • 2.1.2 公信力14-15
  • 2.1.3 司法公信力15
  • 2.1.4 司法公信力与法律信仰、司法权威的关系15-17
  • 2.2 司法公信力的性质17-18
  • 2.2.1 司法公信力是一种公权力17
  • 2.2.2 司法公信力是一种公众认同17-18
  • 2.3 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18-22
  • 2.3.1 司法独立18-19
  • 2.3.2 司法文化19
  • 2.3.3 司法透明19-20
  • 2.3.4 司法公正20-21
  • 2.3.5 司法效率21-22
  • 2.4 司法公信力的功能22-24
  • 2.4.1 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22
  • 2.4.2 提高司法权威的功能22-23
  • 2.4.3 培养法律信仰的功能23
  • 2.4.4 维护法律尊严的功能23-24
  • 第3章 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4-30
  • 3.1 构建司法公信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4-27
  • 3.1.1 行政干预导致司法权地方化24
  • 3.1.2 媒体监督对司法的压制24-25
  • 3.1.3 司法公开程度的欠缺25
  • 3.1.4 法官的整体素质偏低25-26
  • 3.1.5 法治文化的缺失26
  • 3.1.6 人本主义思想难以体现26-27
  • 3.2 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原因27-30
  • 3.2.1 历史原因27-28
  • 3.2.2 现实原因28-30
  • 第4章 构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途径30-41
  • 4.1 倡导司法独立30-32
  • 4.1.1 应排除司法行政化和司法地方化30-31
  • 4.1.2 法院应当贯彻审级制度31
  • 4.1.3 改善党的领导方式31-32
  • 4.2 完善司法监督32-33
  • 4.2.1 检察机关应规范监督32-33
  • 4.2.2 媒体舆论应理性监督33
  • 4.3 提高司法透明指数33-35
  • 4.3.1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构33-34
  • 4.3.2 司法文书的完善34
  • 4.3.3 执行信息的公开34-35
  • 4.4 加强法官职业化35-36
  • 4.4.1 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和理论修养35-36
  • 4.4.2 扩大法官的来源范围36
  • 4.4.3 建立法官的高薪制度36
  • 4.5 建设法治文化36-39
  • 4.5.1 执政者的率先垂范37
  • 4.5.2 新闻媒体的理性传播37-38
  • 4.5.3 社会公众的理性表达38
  • 4.5.4 学校的法治教育38-39
  • 4.6 践行司法为民理念39-41
  • 4.6.1 贴近民众39
  • 4.6.2 方便民众39
  • 4.6.3 保障民众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玫,钱大军;司法公信力的经济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关玫;司法公信力的结构性要素[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黄晓芳;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J];电视研究;1999年11期

4 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5 张彦;;从赵作海案看司法亚文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王学成;;论良好司法公信力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类延村;;论“司法大众化”的社会基础及其建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董 v

本文编号:492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92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