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1:07

  本文关键词: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法律的社会调节作用加强,人们更多的选择诉讼作为解决机制,诉讼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诉诸司法已经成为人们解决社会纠纷与冲突的最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在现实中所起到的作用还远远达不到“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种美好的赞誉所体现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中更提出人民法官在作出裁判时,不仅仅要正确的适用法律,还要考虑到裁判的社会效果,以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标准。本文主要对司法裁判可接受性问题的概念、成因、标准和提升路径做出论述。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简单阐述了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产生背景、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试图界定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主体。笔者认为司法裁判可接受性不仅仅是指“法院所做出的判决和裁定能够被裁判受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属性”,更应该成为评判“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程度的标准之一。 第二章讨论了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形成原因,在思维的碰撞与制度衔接之外,裁判主体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司法裁判可接受性问题。 第三章分析了评价司法裁判可接受性标准,解决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程度问题。 第四章从法律制度和文化层面论述如何增强司法裁判可接受性,将司法裁判可接受性这一标准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其能够直接适用于司法过程中,以达到真正的案结事了,消解纠纷。
【关键词】:司法裁判 可接受性 法律文化 说理部分 相对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序论10-13
  • 第一章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缘起与内涵13-19
  • 第一节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提出背景13-14
  • 第二节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问题概述14-16
  • 一、 司法裁判的概念14
  • 二、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特征14-16
  • 第三节 司法裁判可接受主体16-19
  • 一、 当事人主体的特殊性16
  • 二、 社会公众主体的正当性16-17
  • 三、 裁判者的应然性17-18
  • 四、 主体之间的关系18-19
  • 第二章 影响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原因分析19-25
  • 第一节 裁判文书自身存在缺陷19
  • 第二节 法律文化决定了裁判可接受困境19-22
  • 一、 中国传统司法思维与现代法律思维的碰撞19-21
  • 二、 法官对裁判可接受性的影响21-22
  • 第三节 法律制度原因22-25
  • 第三章 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衡量标准25-28
  • 第一节 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对正义标准25-26
  • 第二节 结合裁判受众的主体标准26-28
  • (一) 当事人标准26
  • (二) 法律共同体标准26-27
  • (三) 社会公众主体标准27-28
  • 第四章 实现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的途径28-32
  • 第一节 提高立法技术,建立纳入和吸收民意机制28
  • 第二节 完善制度与规范民意表达28-30
  • 一、 完善审判独立制度与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28-30
  • 二、 试行判例指导制度30
  • 第三节 增加司法裁判文书中的说理部分30-31
  • 第四节 提升法官素质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后记35-3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向朝霞;;论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训虎;;“案结事了”的司法观与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J];证据科学;2009年06期

3 陈增宝;;法官应着力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探讨[J];法治研究;2009年07期

4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5 易延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6 陈景辉;;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陈发桂;;网络环境下疑案裁判可接受性目标有效实现的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6期

8 谢小瑶;赵冬;;裁判可接受性的“理想”与“现实”——源于听众理论的启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9 朱政;;论司法裁判的多重评价标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司法裁判可接受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97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