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

发布时间:2017-06-30 07:14

  本文关键词: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解读传统中国的"情理裁判"时,学界往往只关注"情"这一个案表征,而忽略了"情理"本身的可普遍化诉求,以至将中国传统司法视为西方近现代形式法治的对极。事实上在情理裁判的展开过程中,可普遍化证成是一条构成性的司法原则。可普遍化证成为中国古典司法的现代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可普遍化证成原则,情理考量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进入现代法律论辩的场域内。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情理 情理裁判 可普遍化原则 一阶证明 二阶证明
【基金】:浙江大学“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哲学”985工程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10CFX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传统中国的裁判,尤其是以户婚田土为主的民事类案件,经常以“情理”作为裁判依据。“既顾虑到一般的人情道理,又考虑到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具体个别情况的理念”[1]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司法的特色和风格。在“揆诸天理、准乎人情”的裁判准则中,具体案件事实的“情”和代表普遍性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明石;;事实与规范之间:情理法的再认识——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考察依据[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2 汪雄涛;;明清判牍中的“情理”[J];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3 林端;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比——韦伯与滋贺秀三的比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4 汪雄涛;;功利:第三种视角——评滋贺秀三与黄宗智的“情理-法律”之争[J];学术界;2008年01期

5 张伟仁;;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6 夏辰旭;;可普遍化原则——法律实践的基础性原则[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高鸿钧;;无话可说与有话可说之间——评张伟仁先生的《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政法论坛;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吴建雄;;中国语境下检察权的司法价值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杨知文;;法律判决形成模式新探[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沈海风;;个案裁判中司法正义的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万平;;协调性论证研究[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沈海风;;司法裁判价值合理性及其实现方式[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敏;;试论大前提不完善的司法推理[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彩风;儒家诚信观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寺田浩明;王亚新;;清代民事审判:性质及意义——日美两国学者之间的争论[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林端;舒国滢;焦宏昌;胡昌明;;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比:韦伯与滋贺秀三[J];研究生法学;2003年04期

3 张利;;“义理决狱”探析——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主要依据[J];河北学刊;2006年02期

4 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5 徐忠明;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6 王志强;南宋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取向——南宋书判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懿;;我国民事诉讼文化特点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关键词: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01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