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裁判文书上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15:04

  本文关键词:裁判文书上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对于促进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来说,无疑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它是将神秘的审判结果晒到阳光下的有效载体,是将法官的自由心证和推理过程向世人的开示,这确实是一种健康且亲民的司法公开方式[1]。然而,我们在对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进行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应该仔细地考量这种公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不能让这种制度停留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美”的状态,而应该让它尽可能地减少危害、更加完善。本文正是出于这种目的,才决定对裁判文书上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围绕着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从隐私权和裁判文书上网中的隐私权基本概念分析入手,探究对裁判文书上网中涉及的隐私权进行保护的主要意义,并对裁判文书上网实际操作中侵犯隐私权的做法进行实际调研和电话专访,发现现实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美国、欧盟、韩国及台湾地区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保护相关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对我国裁判文书上网中引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具体来说,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隐私权的概念、裁判文书上网中涉及的隐私权进行了说明和阐述;第二章,阐述了对裁判文书上网中的隐私权进行保护的主要意义;第三章,对我国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分别对美国、欧盟、韩国、台湾地区在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对我国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保护的借鉴意义和启示;第五章,对隐私权保护的原则进行分析,提炼出衡平裁判文书上网中司法知情权和隐私权冲突的三个协调原则,分别是个人信息“可识别性”原则、比例原则、可分割原则。并对裁判文书上网中涉及的隐私权内容进行再界定,同时对完善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保护的具体程序和规则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裁判文书上网 隐私权保护 司法知情权 衡平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1.隐私权与裁判文书上网中的隐私权9-13
  • 1.1 隐私权9-10
  • 1.2 裁判文书上网中涉及的隐私权10-13
  • 1.2.1 私人活动与私人信息10-11
  • 1.2.2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11-13
  • 2.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中的隐私权保护的主要意义13-18
  • 2.1 有利于保障相关主体的人格尊严13-14
  • 2.2 有利于防范侵权风险14-15
  • 2.3 有利于公众更合理的行使司法知情权15-16
  • 2.4 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16-18
  • 3.我国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18-28
  • 3.1 六所法院4680裁判文书18-23
  • 3.1.1 样本选取缘由18-19
  • 3.1.2 六所法院裁判文书隐私信息披露情况分析19-23
  • 3.2 隐私被披露的原因分析23-28
  • 3.2.1 是否为隐私信息拿捏不准23-24
  • 3.2.2 审核程序不统一24-25
  • 3.2.3 主审法官意识不强,对《规定》适用的随意性25-26
  • 3.2.4 制约手段的弱化26-28
  • 4.域外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的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28-32
  • 4.1 域外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的保护28-30
  • 4.1.1 美国裁判文书上网隐私权保护28-29
  • 4.1.2 欧盟各国裁判文书上网隐私权保护29
  • 4.1.3 韩国裁判文书上网隐私权保护29-30
  • 4.1.4 台湾地区裁判文书上网隐私权保护30
  • 4.2 国外及台湾地区做法对我国的启示30-32
  • 5.我国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保护的完善路径32-43
  • 5.1 隐私权保护的原则32-38
  • 5.1.1 司法知情权与隐私权的衡平原则32
  • 5.1.2 个人信息“可识别性”原则32-34
  • 5.1.3 比例原则34-36
  • 5.1.4 可分割原则36-38
  • 5.2 裁判文书上网中的隐私权内容再界定38-40
  • 5.3 裁判文书上网中隐私权保护具体规则40-43
  • 5.3.1 统一审核程序40
  • 5.3.2 事前知情程序40-41
  • 5.3.3 事后救济途径41-42
  • 5.3.4 责任追究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凉景;;顾此不能失彼:被“围观”的裁判文书上网——以公众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2 张小虎;犯罪主观要件结构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苏永生;;醉酒驾驶行为的界定[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俊;;行为经济学视野下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钊作俊;略论危险状态在危险犯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法学;2003年03期

6 刘杰;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7 竹怀军;劫持航空器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8 温文治,陈洪兵;论个人秘密的刑法保护[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9 赵秉志,阴建峰;非法拘禁罪行为构造研析[J];河北法学;2005年01期

10 熊永明;胡祥福;;论刑法中的变造:以文书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韩玉;论破坏军婚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汪晟;论抢劫不动产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9 侯嫣;女性暴力犯罪比率趋升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涛;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裁判文书上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06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