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浙江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7-07 16:08

  本文关键词:浙江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的调研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人民调解 矛盾纠纷 社会调查 苍南县


【摘要】:人民调解是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一种方式,依靠的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达到排解矛盾纠纷目的的一种自治活动,是与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相辅相成的矛盾化解方式,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人民调解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被誉为“东方经验”。在当今中国的农村,法治观念与法律服务均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人民调解在解决农村民间纠纷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人民调解的原则是在遵守法律、政策、制度等法定基础上,更多的运用社会公德、人文道德、风俗习惯、伦理情感等社会规范,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同时,通过个案的调解,使“和为贵”及礼仪伦常等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民间得到更大程度宣扬,从而培养社会凝聚力及健康人际关系,当社会共识反作用于人际关系时,民间矛盾纠纷也随之相应减少,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和谐。因此,人民调解的开展与加强是对当下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回应,在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本文以农村人民调解机制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学界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经验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浙江苍南县部分乡镇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农村人民调解发展研究的重大意义以及人民调解的基本理论,强调了人民调解作为一种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所在。其次,根据走访调查结果和背景分析结果,阐述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现状,包括苍南县农村纠纷类型、特点、人民调解组织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得出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中面临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经费保障不力,宣传指导力度不够,机制不够健全,“大调解”推进不力等诸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道德伦理层面、人际关系层面、农村法治层面和农村人民调解自身局限性等方面深层次原因剖析。最后,,根据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现状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一些措施,包括准确定位人民调解地位、优化队伍、健全机制、落实经费和完善“大调解”机制等方面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民调解 矛盾纠纷 社会调查 苍南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D422.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调研方法和调研思路13-16
  • 1.3.1 调研方法13-14
  • 1.3.2 调研思路14-16
  • 第2章 农村人民调解机制概述16-21
  • 2.1 人民调解的历史沿革16-17
  • 2.2 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界定17-18
  • 2.3 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优势18-21
  • 第3章 苍南县农村矛盾纠纷与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的现状21-29
  • 3.1 苍南县农村矛盾纠纷现状21-25
  • 3.1.1 纠纷类型21-24
  • 3.1.2 纠纷基本特征24-25
  • 3.2 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现状25-29
  • 3.2.1 人民调解组织概况25-26
  • 3.2.2 队伍概况26-27
  • 3.2.3 运行方式27-29
  • 第4章 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9-37
  • 4.1 农村人民调解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9-33
  • 4.1.1 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制约调解能力发挥29-30
  • 4.1.2 经费保障不力,影响调解员积极性30-31
  • 4.1.3 宣传指导力度不足,弱化人民调解功能31
  • 4.1.4 机制不够健全,规范化水平提升受阻31-32
  • 4.1.5 缺乏有效沟通,影响“大调解”深入推进32-33
  • 4.2 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37
  • 4.2.1 农村伦理道德观念逐渐弱化33-34
  • 4.2.2 农村人际关系基础受到冲击34-35
  • 4.2.3 农村法治环境有待改善35-36
  • 4.2.4 人民调解自身存在局限性36-37
  • 第5章 完善苍南县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建议37-44
  • 5.1 准确定位,把握发展契机37
  • 5.2 优化队伍,提高整体素质37-39
  • 5.2.1 完善调解员选聘、管理、培训机制38
  • 5.2.2 发展壮大调解志愿者队伍38-39
  • 5.3 健全机制,促进规范发展39-40
  • 5.3.1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39
  • 5.3.2 调解工作制度规范化39-40
  • 5.3.3 调解运行机制规范化40
  • 5.4 落实经费,保障工作开展40-41
  • 5.5 加强联动,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41-44
  • 5.5.1 树立调解优先理念41-42
  • 5.5.2 完善大调解组织体系42
  • 5.5.3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42-43
  • 5.5.4 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名祥;略谈加强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赵静波;;“大调解”机制下长春市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实践与制度创新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3 郑耀抚;人民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关于试行人民调解协议公证制的报告[J];中国司法;2000年11期

4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5 徐昕;;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司法;2006年04期

6 杨国良;;地方治理视域下的农村人民调解——基于对湖北省某镇的实证调查[J];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02期

7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J];法学杂志;2003年02期

8 刘敏;;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法学杂志;2012年03期

9 王景;贾晓蕾;;浅谈人民调解员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10 于丽娜;;浅谈人民调解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530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30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