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院能动司法与司法认同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2:08

  本文关键词:法院能动司法与司法认同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动司法 司法认同 价值判断 平衡


【摘要】:跟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的概念不同,我国的能动司法具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并且这些丰富的内涵作为对法院工作的要求,以各种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的形式被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我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回应了我国民众不信任司法、司法认同不高的社会现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事实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国民众对于司法的认同并没有被良好的建立起来。这其中,法院作为聚焦点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司法认同其实是特定场域下的社会认同,有普适性的一面,也有其独有的特征。当下司法认同不高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归纳。主观上,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民众对于司法的认识和预设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客观上,极端化机制的运行一方面是司法认同不高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反过来对司法认同施加了消极影响,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社会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国更是面临着传统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建立的矛盾。在这种大背景下,结合中国的传统因素以及国外同意理论这两个异曲同工的角度,笔者探寻出对司法认同起着根本影响的因素,即司法认同的根本动因是情感上的满足与价值意义的认可。了解了目的是什么,那么作为极富有包容性的能动司法是否能作为适合的手段追寻司法认同的达成,这是一个需要证成的问题。从价值意义上说,能动司法能够通过调整,通过对根植价值观的树立,进行好价值之间的平衡;从情感上的满足来讲,能动司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兼顾好利用我国特有的传统优势与法理秩序维护两个方面的内容。最后,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和策略,利用能动司法的工具价值提出了笔者认为具体可行的进路,如改变表达和发生的方式、习惯的培养和机会成本的考量以及思考尊重的意义与力量。本文立足于实践,运用数据和案例来反映客观的情况和说明问题。
【关键词】:能动司法 司法认同 价值判断 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导论:背景的梳理与问题的提出8-15
  • (一) 司法能动主义与能动司法8-10
  • 1、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8-9
  • 2、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9-10
  • (二) 司法认同与能动司法的互动10-13
  • 1、什么是司法认同10-12
  • 2、二者之间的互动12-13
  • (三) 问题的提出13-15
  • 二、我国法院司法认同的现状15-24
  • (一) 民众对于法院司法的认识与预设15-21
  • (二) 极端化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21-24
  • 三、司法认同的根本动因24-30
  • (一) 司法认同面临变化与稳定的困境25-27
  • (二) 同意与认同的差异27-30
  • 四、法院能动司法的实践前提30-38
  • (一) 能动司法的价值判断标准30-32
  • 1、社会根植的价值与暂时的倾向30-31
  • 2、价值间的权衡31-32
  • (二) 能动司法适用的边缘32-38
  • 1、有限正义的制度伦理33-36
  • 2、法院并不总是最适合解决争端的机构36-38
  • 五、能动司法路径下司法认同的探寻38-48
  • (一) 改变表达方式38-42
  • 1、避免绝对化表达和误导38-40
  • 2、有效传递司法品质40-42
  • (二) 习惯与机会成本的考量42-45
  • 1、习惯的培养42-43
  • 2、机会成本的考量43-45
  • (三) 尊重的力量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清单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新竹;;论判决的公众认同[J];法律适用;2007年01期

2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3 姚莉;;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界说[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4 王雷;;情谊行为、法外空间与民法对现实生活的介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3年3月10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年02期

6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法院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4年12期

7 刘远萍;;论司法公正与司法资源配置——以诉讼当事人为视角[J];东南司法评论;2014年00期

8 熊秋红;;以念斌案为标本推动审判中心式的诉讼制度改革[J];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9 陈柏峰;;从“唐慧案”看中国法治生态[J];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03期

10 罗格·I.鲁茨 ,刘呈芸;法律的“乌龙”:公共政策的意外后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565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65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