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检察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检察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应当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目的导向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精炼简便原则。检察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一级测评指标、二级测评指标、三级测评指标以及各个测评指标的权重。一级测评指标包括执法办案或者司法公正(权重60%)、队伍建设或者队伍精良(权重40%);二级测评指标包括实体公正(权重30%)、程序公正(权重30%)、业务精湛(权重15%)、品行高尚(权重25%);三级测评指标包括客观公正(权重15%)、监督有力(权重15%)、公开透明或检务公开(权重10%)、文明规范(权重10%)、及时高效(权重10%)、清正廉洁(权重15%)、业务精通(权重10%)、敢于担当(权重5%)、纪律严明(权重5%)和形象良好(权重5%)。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检察公信力 测评指标 体系
【分类号】:D926.3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力建价。检察公信力具有以下特征:(1)评价主体的多元设,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司 性。检察公信力的评价主体是社会公众,由于社会法机关,检察公信力是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公众是多元的,包括普通公民、国家公务员、案件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张国玉;;高校绩效评估量化研究——因子分析法的应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谢鹏程;;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与测评——以检察公信力为视角[J];中国司法;2013年10期
4 鲁晓慧;戚进松;;检察公信力初探[J];人民检察;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波,王彦山;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李庆华;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制约[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郭新建;;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4 周航,高琳琳;略论司法独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罗本琦;司法公正的实质及价值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陆舫;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再审诉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王振生;;论我国司法权独立的障碍及克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尤晓婧;林逢春;;GE公司EHS绩效变化趋势与内部机制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9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10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维兵;;刍议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顾静薇;杨亚民;;检察业务考评机制改革刍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薇;赵林;段铁铮;;灰色数量化组合模型用于无障碍服务水平评价[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曹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构——以社会弱势群体信“访”不信“法”为视角[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6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邬志辉;;农村学校撤并决策的程序公正问题探讨[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牟旭;陈翔熙;;论行政裁决诉讼模式的选择——“形式当事人诉讼”在我国的实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邱红燕;长效避孕节育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张华;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变动流入的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状况综合评价[D];山东大学;2011年
7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冲;司法赔偿制度要论[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钟雪;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规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郭正喜;《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实证考察[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玉;余斌;;高校绩效评估量化方法研究评价——论因子分析法在高校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2期
2 彭国甫,盛明科,刘期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韦燕燕;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企业市场适应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年02期
4 李军,王双苗,赵斌;Delphi法与Topsis法联用评价医院质量管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许谦;确定模糊评价综合因素权重的一个方法[J];大学数学;2005年01期
6 姜芳晶;杨维中;;医学常用综合评价方法[J];疾病监测;2006年06期
7 李泽明;;检察机关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检察官;2008年10期
8 任世华,姚飞,俞珠峰;洁净煤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J];洁净煤技术;2005年01期
9 黄维成;优序图法在评比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1997年03期
10 邱均平,张洋,余以胜,张蕊;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是如何产生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翠英;[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芸;论司法公信力[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义中;王秋萍;高宁;;基层政府创新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李玉洁;;政府、公众、媒体三方信息公开测评体系研究[J];当代传播;2011年02期
3 魏永忠,张福明;建立以职务职位为目标导向的公安民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公安教育;2004年11期
4 周全华;刘燕;;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上海市X区的实证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03期
5 兰荣禄;;试论福建沿海农村基层廉政建设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9期
6 陈俊峰;杨轩;;农民工融入城镇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问题;2012年08期
7 田依林;陈通;;地方政府腐败风险预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谢鹏程;;构建科学测评指标体系 扎实推进检察公信力建设[J];人民检察;2009年2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平;;织知识和谐态及其测评指标体系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花维;徐富春;周大力;徐敏;王丽平;龙劲松;;环境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邓绩;田志友;;服务热线的“热度”及其测评分析[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秀荣;张洪意;毕秋丽;陈爱中;杨芳;梁承磊;贾璇;王良杰;;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的构建及实证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慧;“首都平安区县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获得良好社会效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记者 廖露蕾;深圳推出基层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工作测评指标体系[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庞文渊;紧扣测评指标体系抓落实[N];宝鸡日报;2014年
4 记者 宋苑丹;幸福评价体系已有“佛山版”[N];佛山日报;2011年
5 曹文;银行服务管理当引进客户评价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记者 邓新建;将每年发布城市廉洁建设指数[N];法制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魏星奎;结合测评指标体系 打一场百日攻坚战[N];绵阳日报;2011年
8 本报评论员 唐彬;力争创文“三连冠”将推动东莞城市再上层楼[N];东莞日报;2012年
9 中石油河北销售分公司 孙刚 白勇恩;浅谈加油站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建立之必要[N];中国能源报;2012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金园园;合理构建检察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黄锴;福建省法治建设测评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2 郭苑靖;国际化大都市社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雪飞;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李晓琴;法治政府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天民;城市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张晓丹;制造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及系统动力学仿真[D];天津大学;2007年
7 薛青钦;大营销体制下的用电客户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黄志清;数码播放器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马隽;基于顾客满意视角的杭州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陈旭峰;我国软件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6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6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