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法国消费争议非讼解决机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10 12:12

  本文关键词:法国消费争议非讼解决机制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法国 消费争议 非讼解决 调解机制


【摘要】:法国消费争议非讼解决从普遍管辖向专业管辖、国家主导向企业自治并行发展。调解机构或独立设置,或附设于国家机关、公用事业单位、企业及行业组织,其独立、公正、便捷,有法令、章程、协定等保障,在实践中发挥着化解消费争议的功能。我国可通过法律授权并规定调解规则,依托既有行业组织设立或单独创设专业调解委员会,强化消费者协会调解职能,鼓励经营者建立消费者保护部门,完善消费争议非讼解决机制。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键词】法国 消费争议 非讼解决 调解机制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A82009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294;D926;D956.5
【正文快照】: 民事实体权利的争议解决方式包括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通过后者解决纠纷谓之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包括仲裁、调解、和解等。尽管它们由于天生的规范性、权威性缺陷以及可能给诉权和司法权带来的侵害,一直备受争议,但其实现民事实体权利多元化救济、防止滥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宇;;消费者知情权的理论探讨与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饶世权;特种广告的法律规制[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3 李剑;;论销售者的产品缺陷责任——兼议《产品质量法》第42条与第43条的关系[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4 赵宏津;;完善我国消费者协会职能的两点建议[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1期

5 李欣;;社会转型期的公民基本权利与科技发展关系论纲[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徐丽红;刘梅洁;;VIP营业行为法律效力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李显冬;杨怀智;;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本质[J];海峡法学;2011年01期

8 饶世权;;法律语境中的“消费者”[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秦鹏;关于再生资源立法的若干思考[J];法商研究;2004年05期

10 马飞飞;;赠品——天上掉的馅饼不好“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雪平;;关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国际法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张莹;吕静;;借记卡业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大伟;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中消费者参与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张波;经济法主体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卢春荣;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何颖;日本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钟时;中国广告市场的综合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曲一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江波;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范水兰;经济法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素琴;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伍彦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夺;网上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洁;消费者组织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向兰金;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劳艳;论消费者组织多样化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彦佳;房地产中介违规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闫金;消费者反悔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秋金;构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强;停车场法律责任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幼新 ,张学增;房产纠纷 父欲与女对簿公堂 非讼调解 一对亲人笑泯恩仇[J];山西老年;2001年01期

2 蒋瑜;胡思博;;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件中因申请时间所引发的审理程序合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3 马作武;古代息讼之术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孟庆超;;日本人的和谐观及其在法律领域的体现——儒家传统对日本社会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李刚;;论非讼解决方式在当代农村存在的价值及形式[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6 徐顺;;“非讼”现象的司法成本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彭支援;;当代中国农民“非讼”的原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8 江伟;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现代法学;1996年03期

9 卢明纯;试论技术合同纠纷的非讼解决[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黄荣楠;律师的重要舞台——法庭[J];中国律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勇;;体育赛事隐性营销与自救措施[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管铁流;;正本清源,导疏化育——律师化解社会矛盾新思维初探[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 郝振江;司法能动主义与我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制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本报编辑 杨凯;“讲道理”与“软实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记者 谢晓曦 谭灵 通讯员 龙虎;荣昌“综合调处室”化解矛盾效果好[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朱品昌 季若予;“复合型”律师受青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5 曹红蕾;官渡法院完善农村地区非讼纠纷解决机制[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蔡虹;建立多元化农地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7 李刚;上海采用“非讼调解”见成效[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建立切实可行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王景琦;论民事行政公诉的范围[N];法制日报;2001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肖建国;民事保全程序中的审执分立[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闫庆霞;法院调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理亮;建构我国家事审判程序之设想[D];郑州大学;2004年

2 薛凌云;论我国非讼解决社会纠纷机制的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3 王传亭;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诸葛倩靓;家事诉讼程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姚梦悦;调解的类型化研究及规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卫洁;澳大利亚家庭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山西大学;2007年

7 陆岳松;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李学经;家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杨静;行政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爱武;人事诉讼程序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50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50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