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刑法裁判规范的开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7:31

  本文关键词:刑法裁判规范的开放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刑法文本规范 刑法裁判规范 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摘要】:刑事裁判的过程就是案件事实和刑法文本规范相互解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推理模式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刑事案件。对于案件事实和刑法文本规范不能直白式对接的情形下,必须承认刑法裁判规范的客观存在,而且应当承认和构建开放的刑法裁判规范。刑法裁判规范相对于刑法文本规范,可以在构建裁判规范的过程中考量公平正义、公共舆论、道德规范以及历史传承。在构建开放的刑法裁判规范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开放刑法裁判规范的法律发现的论证,同时强化判决书的说理和论证,而不能将三段论异化为只有"三段"没有"推理"。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法文本规范 刑法裁判规范 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域外刑事冤错案件预防与纠错机制对中国刑事司法的启示”(项目编号:NKZXB1405)的阶段性成果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量刑反制定罪的反思与进路”(项目编号:AS13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4;D926.2
【正文快照】: 刑事案件的裁判过程也就是犯罪事实和刑法文本规范之间相互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实现案件事实和刑法文本规范结构和建构的经典模式就是三段论的推理模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从形式上来讲,三段论推导出来的结论是无懈可击的。并且在司法推论中,人们也比较偏好运用三段论推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钊;论审判规范[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2 邓路遥;;论影响性诉讼个案的法律价值[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3 魏东;;从首例“男男强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释的保守性[J];当代法学;2014年02期

4 缪因知;;美国法律如何处理社会热点刑事案件[J];博览群书;2008年06期

5 侯学勇;;融贯论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秦策;夏锦文;;司法的道德性与法律方法[J];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7 黄金桥;;影响性诉讼:社会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精灵[J];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8 张心向;;刑法裁判规范之品性——基于司法实践建构的视野[J];天津法学;2011年02期

9 陈景辉;;规则、道德衡量与法律推理[J];中国法学;2008年05期

10 孙笑侠;;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姚龙兵,马青连;对当代中国调解存因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陈广计;;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芜湖市基层院为视角[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马春晓;;刑事诉讼效率不应过度追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高继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几个关系[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陈屹立;;严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实证主义的视角[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甘培忠;吴元元;;转型中国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探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10 李键;黄佳;;海域滩涂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传统捕捞权与现代养殖权之相邻关系[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磊;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小萍;论假冒专利罪的扩张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继明;论日耳曼财产法的团体主义特征[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2 柯岚;;法与道德的永恒难题——关于法与道德的主要法理学争论[J];研究生法学;2003年04期

3 吴丙新;刑事司法的实体法渊源——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解释学分析[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4 张明楷;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5 龚振军;;刑法解释限度新论——以日本刑法学说为主要切入点[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6 王军明;夏威;;刑法解释立场论[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7 高仕银;;形式与实质:刑法解释论的进路考察及选择[J];当代法学;2011年06期

8 李可;;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限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侯学勇;;证明还是论证——兼论二者在法律论证理论中的关系[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10 刘明祥;论抢劫罪的加重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晚祥 郭明;[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儒;;论刑法规范的性质与功能[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凤科,王斌;法律规范性与犯罪构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1期

3 王安异;;裁判规范还是行为规范——对滥用职权罪的功能性考察[J];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4 冯亚东;;违法性认识与刑法认同[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5 赵香如;宣炳昭;;论犯罪规定的正当化理论之缺失[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王钧;;刑法解释的常识化[J];法学研究;2006年06期

7 肖吕宝;;结果无价值论之评析[J];刑法论丛;2009年02期

8 陈家林;;论我国刑法学中的几对基础性概念[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陈家林;;析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J];现代法学;2008年03期

10 陈家林;;我国不能犯理论基本立场的再定位[J];刑法论丛;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分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刑法机能规范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乐欣;以法益保护为核心建立刑法学体系[N];检察日报;2003年

4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昌;刑法的机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N];检察日报;2009年

5 最高人民法院 陈鹏展;死缓犯在考验期内故意犯罪案件的审理思路[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宜俊;刑法裁判规范建构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2 曲晟;刑事裁判的不确定性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志国;论刑法的规范评价[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夏建勇;刑法规范的本体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许志强;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龙兴云;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莎;论我国环境刑事法律解释[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俊;传统客观危险说之提倡[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6 胡东飞;犯罪构成模型论[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68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668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c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